年輕的石達普芝站在中尼邊境界碑旁。
1996年,石達普芝一家人在日喀則的照相館里拍攝的第一張全家福。
2023年藏歷新年時,全家人在敞亮的藏式客廳里拍攝的全家福。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日喀則市定結縣的陳塘鎮,是我國境內夏爾巴人的主要聚居區,70歲的石達普芝老人總喜歡在陽光正好的午后,坐在陽臺上,慢慢翻看一本已經泛黃的家庭相冊。相冊里,那些拍攝于不同年代的照片,串聯起了一個家庭60年的歲月變化。
第一張照片總是最引人注目——拍攝于1965年的黑白相片里,年輕的石達普芝站在中尼邊境界碑旁,她腳上穿的是沾滿泥巴的布鞋,身后是茫茫的大山。
“記得小時候去縣城,得翻山越嶺走三四天。現在一腳油門,兩小時就能到。”石達普芝摩挲著老照片說。這座位于中尼邊境的“云端小鎮”——陳塘,曾因喜馬拉雅山脈的阻隔長期與外界隔絕。隨著西藏大力發展邊境交通,陳塘鎮先后建成通鄉公路、村組硬化路和跨境公路。從“走得了”到“走得好”,陳塘鎮的交通條件發生了質的飛躍。
相冊的第二頁,夾著一張略顯褪色的彩色照片。這是1996年的藏歷新年,全家人第一次走出大山,到日喀則置辦年貨時拍的。照相館的師傅讓他們挨著布景站好,“咔嚓”一聲,留下了這個家庭的第一張全家福。
最新的一張照片,是全家三代人在敞亮的藏式客廳里,用智能手機定格的幸福瞬間。“現在太方便了,我們小時候,太陽一落山就什么都干不了。”老人的大兒子邊給手機充電邊說。他至今仍記得,2016年12月的那個夜晚,當國家電網的電流點亮全鎮的那一刻,整個村子比過年還熱鬧。如今,這個曾經的“云端小鎮”已實現5G網絡全覆蓋。鎮上的年輕人用手機直播賣特產,老人們學會了視頻通話,孩子們通過云端課堂接觸外面多姿多彩的世界。
這種變化的背后,是西藏電力裝機容量不斷增長和行政村通光纖率達100%的支撐。從曾經的用電難到如今的電力外送大省,西藏電網的現代化建設不僅改變了當地群眾的生活方式,更為西藏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過去,靠天吃飯,挖蟲草、采草藥是主要收入;現在,很多開民宿的家庭年收入達到20萬元。”石達普芝說。特色種植養殖、生態旅游、跨境電商……曾經的邊陲小鎮,如今已成為對外開放的窗口。隨著60年來西藏的高質量發展,特色產業讓邊境群眾端上“金飯碗”,夏爾巴的傳統文化也在發展路上煥發新生。
“以前總覺得大山外面才有好日子,現在才知道,金山銀山就在自己家門口。”石達普芝老人望著遠山說。
翻閱這一本家庭相冊,仿佛在閱讀一部濃縮的西藏發展史。石達普芝一家人的影像記憶,見證著新時代西藏發展的壯美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