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老幼共托”重塑民生新圖景
“一老一小”牽動億萬家庭,關乎民生福祉。隨著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凸顯,許多家庭面臨“雙齡共養”壓力。近年來,不少城市開始探索“老幼共托”服務新模式,通過精細化設計和創新性服務將養老和托育有機融合,勾勒出一站式養老托育的民生新圖景。但是到目前為止,該模式在全面推廣進程中,仍存在管理機制不完善、資源配置不到位、服務質量待提高等難點堵點問題,亟需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破解。
構建多元化支撐,形成多方共建局面。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老幼共托”想要長遠發展,需要聯動多方力量共同注入發展動能。一方面,要強化政府統籌引領作用,完善跨部門協調合作機制。推動民政、教育、衛健等部門形成政策合力,統一行業標準,制定適老化、適幼化改造方案,服務流程規范以及應急預案,并明確相關主管部門,實施有效監管。另一方面,要創新政策支持體系,出臺專門性“政策支持包”。以稅收優惠、場地補貼等政策和資金支持方式吸引專業社會工作機構、志愿者團隊、社區物業、公益組織等共同參與,擴大多方共建共享格局。
培育復合型人才,提升專業服務能力。“老幼共托”面臨著管老顧小的雙重任務,這對照護人員提出更高要求,既要對老人護理工作得心應手,也要全面掌握幼兒托育要點精髓,目前該類復合型人才缺口較大,加快復合型人才培育和專業隊伍管理勢在必行。對內實施從業人員技能拓展培訓,開展機構現有養老護理人員、托育師職業技能雙向培訓活動,促進現有服務人員知識優化、能力拓展。對外推進產教融合育人模式,加快推動職業院校開設“養老+托育”專項課程,引導職業院校積極對接企業,共同開發完善標準化培養方案,設立實踐基地,多維培養方式建立兼具護理、托育、教育技能的專業人才隊伍。
平衡個性化需求,緩解老少供需矛盾。雖然老年照護和幼兒托育都是照護服務,但兩大群體在生活方式、行為習慣、照護需求等方面都不盡相同,如何在空間場地規劃和代際活動設置上,考慮兼容性,是“老幼共托”行穩致遠的關鍵所在。一方面,細致考量兩個群體的活動時間、空間分布規律。晨間戶外場地可供老年群體鍛煉,傍晚時分也可把空間留給孩童游玩。另一方面,要充分考慮雙方的行為特點和活動需求,積極組織老少兼宜的興趣活動,在“統一照料”的管理服務架構中,通過時間錯峰和空間共享的設計理念,讓“銀發族”的從容和“小太陽”的活力呈現出朝夕皆美好的民生新圖景。(作者:邱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