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科學問題,英語思維迎刃而解
三年級學生的數學思維更清晰,學生會用Understand(理解),Plan(規劃),Try(嘗試),Look back(檢測)的方法梳理并解決數學問題,最終把思考的過程用英語表達,并檢驗結果。
三年級的學生從一個個有代表性的科學現象實驗入手,經過科學研究五步(科學觀察,設立假設,驗證假設,得出結論,繼續探索),培養孩子科學思維六大能力:觀察、測量、分類、推理、預測和交流。孩子可以從不同角度探索現象背后的科學原理,并能夠應用科學原理解釋其他科學現象或者解決生活中的相關問題。
初涉英語思維,會用思維工具
在語文教學中,老師們從使用What開頭的問題過渡到采用Why和How的問題來引導學生思考。學生對文章閱讀的能力已經從理解基本信息提升到了去觀察信息當中的含義,并嘗試分析含義之間的邏輯聯系,總結意義。
與此同時,學生會學習各種圖表、時間軸、思維導圖等工具,幫助他們理解閱讀文章,習得閱讀技巧。如,學生在學習時間軸以后,將其應用到公立學校歷史課程學習中。當周圍的孩子都在疲于背誦畫出的考試重點的時候,她卻用一個簡單的時間軸,把時間節點以及重要的歷史事件標記出來。
瑞思4年級學生英語學習
這個階段的瑞思學生無需老師引導,可使用閱讀工具自主閱讀。比如使用Time Line(時間軸)閱讀紀傳體文章,低年級學生在老師的幫助下能夠明確他們之間的關系,而高年級的學生已經非常明確這是一種閱讀工具,能夠幫助自己方便的理解文章。
瑞思4年級以上的學生在寫作時首先要明確用什么文體寫文章,所搭配的用語是客觀學術,還是生動有趣。其次,學生對于內容的把控從段落提升到整篇文章,這涉及到段落間的邏輯關系和整篇文章的表述方法。瑞思學生在4年級就能完成指定文體約200字超3段的文章,超過高考對英語作文的要求:120-150字。
串聯子項目,協作完成大項目
當我們想要解決一個復雜問題的時候,可以將它拆分成幾個小問題逐個解決。瑞思學生在鍛煉項目管理能力時也是一樣,在大項目中,我們可以看到它是由一個一個小的子項目串聯而成的,完成了一個,進入下一個子項目,直至完成整個項目。為了得出科學的結論,學員還需要做問卷調查,用英語采訪。在團隊合作中,幫孩子建立協作、交流、談判、讓步、決策的意識,最終以小組英語演講演示的形式完成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