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運動綜合課
什么是感覺統合?
感覺統合是指將人體器官各部分感覺信息(如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前庭覺和本體覺等)輸入組合起來,經大腦處理(解釋、比較、增強、抑制、聯系和統一),對身體外的知覺做出反應,并反饋指導行為、語言、思維等的能力。
每個孩子都可能需要科學的感統訓練
感統失調并不是個別現象。北大醫學部調查發現,兒童感統失調的比例達30%,這部分兒童急需專業的感統訓練。同時,由于感覺運動統合能力是所有兒童認知發育、學習技能的基礎,因此,80%的孩子都需要科學的感統訓練,來達到增強學習能力,提升學習效率,取得更優發展的目的。
感統失調的具體表現
感統失調可大致分為:前庭覺失調、觸覺能力不佳、本體感失調三大部分,表現為生活的方方面面
前庭覺失調
前庭覺是影響孩子成長和學校發展重要能力,前庭接收臉部正前方視、聽、味、觸的信息,篩選過再傳入大腦,并選擇正確的信息做回應,被稱為大腦的門檻,前庭覺必須和空間取得完全協調才能辨別空間位置。
前庭平衡感失調的表現:
好動不安,易跌倒,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不專心,調皮任性,愛挑剔。
觸覺能力不佳
觸覺也叫皮膚覺,是人認識世界的第1通道,它影響人對環境的第1判斷,也影響人對自身的情緒控制及對他人的情緒識別,對性格與情商影響大。
觸覺能力不佳的表現:
觸覺敏感(防衛過當):對外界的刺激適應性弱,僅對固有經驗有安全感,怕生、膽怯、不喜歡的擁擠、排斥新事物、常陷于孤獨、吸手指等。
本體感失調
本體感又稱為“深度感覺”是指來自四肢、肌肉、器官等的位置覺、運動覺、震動覺,簡單來說,就是人體對自身的感覺,是人身體中的地圖,人們能夠不經由視覺進行吃飯,穿衣服等活動,就是本體感的直接表現。
本體感不強的表現:
缺乏自信,消極退縮,手腳笨拙,動作緩慢拖拉、沒有上進心、缺乏自信心、走路撞桌椅、組織條理差、語言表現能力差。
抓住感統訓練黃金期
感覺統合失調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自然消失,當感統失調對孩子的學習生活出現影響時,必須及時給予必要的矯正。預防期(0-3歲):
兒童感統訓練基礎階段,通過感統訓練幫助孩子度過此階段的各個敏感期。黃金期(3-6歲):
感統訓練的黃金期,通過有針對性的訓練,提升感覺統合能力,讓孩子身心協調,自在成長。彌補期(6-12歲):
若錯過感統訓練的黃金期,則需要更大力度更長時間的訓練才能改善孩子的感統失調。超過12歲的孩子感統能力將難以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