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業生涯規劃通過對自身性格、興趣、能力、學業潛能、價值觀及未來社會需要的深入分析和正確認識,確定自己的事業目標,進而確定學業發展方向,然后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的學業發展計劃。
高中生生涯規劃包含了學業規劃、專業規劃、職業規劃和人事規劃。
1、學業規劃
學業規劃主要指高中階段的學業安排,包括高考選科,學考、選考的具體安排,高考的方式選擇與前期準備,以及落實高中三年如何基于自身規劃的發展等,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先找到適合自己的錄取方式。
想要進入好的大學和專業,除了高考裸分升學外,強基計劃、綜合評價、三位一體等自主選拔途徑也是非常好的選擇。
2、專業規劃
大學一年級學生之中50%的人要求換專業,雖然高校容許部分學生換專業,但真正成功的學生并不多。他們大部分人大學四年還在學習自己不喜歡的專業。
新高考改革之后,高一學生就要開始思考專業問題,因為和專業直接掛鉤。在新高考改革后,同樣實現“3+1+2”的省份,考生可報志愿數量大幅增加,如遼寧考生本科平行志愿可報112個,河北、重慶96個,如此多的志愿,要怎么報才合理,是家長和考生值得深思的問題;此外,專業還與職業密不可分,只要報了什么專業,就選擇了什么工作崗位、生活方向、人生航道。
3、職業規劃
現在的高中生在進行選擇和填報志愿時往往受家庭和社會的實用主義影響,關注較多的是薪酬、升職等利益問題,傾向選擇一些熱門專業。
其實這些熱門專業未必是熱門職業,而且等學生畢業的時候這些專業是否還熱門都是未知數。因此,要幫助學生建立自己和職業生涯的聯系,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意義感,避免學生因盲從利益趨向而做出并不明智的專業選擇。
4、人生規劃
人生規劃要求以人終身發展的視角審視當下的學業、專業與職業規劃,使生涯規劃更科學、合理、更有生命力。高中生在進行學業、專業、職業規劃之前,首先要明確以后要過什么人生,要達到什么樣的高度。
好的人生規劃不僅能幫助考生正確認識自己,挖掘自身潛質和優勢,還可以學會認知他人和社會,更重要的是在人生不同階段都能活出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