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瑋老師在上次成人上崗班講課時,曾給大家做過一個關于咨詢師和來訪者關系的精妙比喻:
他說,咨詢師與來訪者的關系,更像是向導與探險者。
有個人,他有一個想法,想穿越一處從沒被人穿越過的原始森林,他既沒有地圖,也沒有經驗。
他花費金錢,請向導陪伴自己穿越。向導有穿越過其它森林的經驗,但這處森林,向導也不曾去過。
兩個人約定好規則,一同去冒險。
森林到底是什么樣的?在森林里探險會發生什么?向導根據經驗,可以預估一些情況,但具體會發生什么,向導也不知道。
但有一件事,卻是向導們從探險之初就確定好的目標:他們希望,冒險過后,那個付費請他陪伴一同冒險的人,可以根據此次探險的經驗,發展出獨自穿越森林的技能……
對探險者來說,寶貴的是勇氣,而向導除了勇氣,還需要技術。
在探險(咨詢)中,我們要如何與自己的焦慮感、無力感、挫敗感相處,并在這些不舒適的感覺中保持覺察和穩定?
究竟什么樣的狀態能讓自己和探險者(來訪)都能得到成長呢?
以及在動力取向下,要如何處理自己和來訪者的移情和反移情?
如同在森林里不可避免遇到野獸、險境和陰影,在“咨詢實戰”中,我們也會遭遇各種阻抗、移情和頻繁的脫落現象。彼時,我們又當應對呢?
我們的課程,以培養高接診率和低脫訪率的咨詢師為目標
會通過個案扮演、20%個案督導、20%解析討論、20%闡述分析
去實踐精神分析的設置
去體驗個案如何評估和概念化
去尋找那個藏在所謂真相背后的真實自己
在工作中搭載來訪者,同時拓寬咨訪雙方的生命維度
每個人都有一處屬于自己的森林,它一直在那里,總會在那里。
只要它在,咨詢師就會陪著自己的來訪者,陪著來訪者迷失,等著來訪者重逢……
課程內容
1.精神分析動力取向訓練
精神分析理論
精神分析技能訓練
精神分析動力小組體驗
2.心理咨詢初診接待
如何接待準來訪者
如何開展第一次的初始訪談
如何教會來訪者成為來訪者
如何用動力取向理論來思考來訪者的“癥狀”
如何提高復診率
課程收益
讓每一個學員在課程中掌握接待個案、初始訪談及評估、建立咨詢目標及計劃、學會基本的咨詢對話技巧等;
建立精神分析理論框架基礎,學會以動力性的視角理解個案,進行個案概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