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在線5月8日訊(通訊員 黃鈞銘 劉沛海)為進一步強化服務隊宗旨思想、使命意識和責任觀念,更好激發隊員服務企業的熱情和干勁。5月6日,棲霞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服務隊一行10人,來到棲霞市亭口鎮衣家村,開展“學精神鼓干勁更好服務棲霞民營企業”主題黨日活動。通過參觀衣家村村史館、走村民修的環山同心路、查看玉木耳種植富民項目,實地學習感受衣家村黨群一心、不畏困難、艱苦創業的新時代衣家精神。


從歷史變遷中感受發展。在衣家村“村史館”,隊員們認真聽取了亭口鎮政府干部王海龍細致講解的衣家村發展史,觀看了煙臺市委組織部制作的《衣家村的路》資料片。通過一幅幅圖片、一件件實物,深刻感受了衣家村由一個偏僻落后的小山村,近年來,在村黨支部組織帶領下,村民同心協力、開山修路、打井引水,將荒山嶺、貧瘠田變成了聚寶盆、金疙瘩。通過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創造性運用“工票”入股、計酬方法,發展鄉村旅游、農村電商等途徑,闖出了一條不畏艱難、自強不息的富民強村康莊大道,村莊面貌和村民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成為了遠近聞名的鄉村振興示范村。

在建設現場中感悟精神。環山路上,隊員們現場感受了村黨支部發動全村50多位,最小年齡56歲,最大年齡83歲,平均年齡近70歲的村民,歷時7個多月,戰嚴寒、斗酷暑,克服重重困難,在群山中一鍬鍬一錘錘修建起寬5.5米,長6公里的環山同心路和容量800立方的“南嶺水池”。山頂高高飄揚的黨旗下,放眼群山中平整的山路、堅固的石頭包墻和總長20多公里一條條通向各山坡果園的噴灌管路,充分體現了衣家村民新時代“愚公精神”。通過幾年的綜合建設,徹底解決了村民上山勞動難和果樹灌溉難問題,滿山郁郁蔥蔥的果樹預示著村民良好的收成。

在座談交流中增強認識。在山腰處已建成10個白色遮光大棚前,隊員們與省鄉村振興棲霞服務隊“勝利會師”。大棚里,村民正在熱火朝天的安裝20萬余支玉木耳菌棒,省服務隊的同志介紹了立足衣家村實際,引進玉木耳項目,增加村集體和村民收入做法。當天正好是菌棒安裝第一天,幾十天后,衣家村將收獲第一批玉木耳產品。村黨支部辦公室里,隊長冷峰和村黨支部書記衣元良、省鄉村振興棲霞服務隊隊長孫華及帶隊現場解決電力問題的棲霞市電力公司領導,共話衣家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帶領村民開創致富路的寶貴經驗,省鄉村振興服務隊主動作為,架起“橋梁”和“紐帶”,切實促進鄉村振興的實干作風,以及棲霞電力改造村里電力設施,助力衣家村建設帶來的新變化、新面貌、新發展。
通過此次主題黨日活動,服務隊員們備受衣家村新時代愚公精神和省隊推動鄉村振興發展的實干作風鼓舞,將以此為契機,不忘初心、不負韶華,全面提升服務質量,切實為棲霞民營企業紓難解困,促進棲霞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