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膠東在線4月29日訊 暮春,天朗風和,草長鶯飛。穿行于棲霞市桃村鎮大楚留村,一條條水泥路整齊通達,一幢幢農院精致溫馨,一筐筐果實豐碩飽滿,一張張笑靨洋溢幸福。一幅醉人的美麗鄉村畫卷展現在人們眼前。
大楚留村位于桃村鎮中心位置,204國道旁,地理位置優越。全村共400戶,近1000人,其中黨員59人,曾先后獲得過“煙臺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鄉村型示范村”、“桃村鎮新農村建設先進村”、“省級衛生村”等榮譽,連續兩次入選“山東省美麗鄉村示范村”,受縣、鎮兩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獲桃村鎮鄉村振興服務隊全力幫扶。秉持“黨建引領、科學謀劃、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十六字方針,各方積極促進當地產業與文化并重,經濟與生態共進,百姓的“錢袋子”與幸福感雙豐收。
黨建引領 科學規劃產業
大楚留村歷史悠久,產業興旺。自改革開放后,農業經濟飛速發展,銅件廠、針織廠等民辦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不僅解決了本村的就業問題,百姓們的經濟生活條件也得到了提升。現今,村里順應新形勢,辦起了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爭取到桃村鎮鄉村振興服務隊的大力扶持,兩委成員帶領村民建起了占地十畝的兩個櫻桃大棚,里面種植了420棵櫻桃樹,現已茁壯成長、碩果盈枝。大棚邊整齊地種植了一千余棵櫻桃苗木和五十多棵櫻花樹,嶄新的水泥路鋪就了櫻桃采摘和農家休閑旅游的“致富路”。
今年,桃村鎮黨委政府創立了以大楚留村為中心的黨建引領鄉村振興融合發展區,構建黨建網格化管理體系,圍繞著鄉村振興戰略整合資源、抱團發展、以強帶弱、共建共享。配備在大楚留村的720平米發展區黨群服務中心,辦公室、黨員活動室、圖書室等一應俱全,各項制度規范健全,保障鄉村振興工作高效有序開展。2020年4月21日,棲霞市委常委、組織部蘇健部長帶領全市鄉村振興觀摩團赴大楚留發展區現場觀摩,桃村鎮黨委書記林志剛、鎮長范基平等有關領導以及桃村鎮鄉村振興服務隊陪同觀摩。
生態優先 紅瓦綠樹藍天
整潔優美的田園風光令人神往。大楚留村非常注重村容村貌和衛生環境,先后投入大量資金進行了集中整治:硬化了村莊“三橫七縱”的大街小巷,設置垃圾箱,規劃柴草集中堆放區;拆除舊房,建造新樓房和文化廣場,安裝凈水設備確保飲用水安全;清理河道,修建河橋,安裝排水管道,修整了東西兩座水庫,全面提升了村民的居住水平,讓他們生活更方便、過得更舒心。
此外,大楚留村在“人人參與、建章立制、常態管理”三個方面提高了要求,利用廣播、張貼標語和倡議書等形式對村民進行全方位宣傳,牢固環境整治意識,讓村民持續養成環境保護的良好習慣。同時,建立長效衛生保障機制,將衛生責任細化分解,對所有區域劃分區片,實行黨員、保潔員、公益崗人員包區片制,嚴格落實區域監管責任,共同保護整潔的家園。
鄉風文明 共享美麗生活
明朝成化年間,大楚留于氏先祖遷來此地建村,并種下一棵槐樹。570年間,它從一顆種子,長成了近二十米的大樹,雖然蒼老中空,卻依舊枝葉繁茂,見證著大楚留村的興盛蛻變:人們辛勤勞作,橋邊火車轟鳴,嶄新的樓房拔地而起,900平米的大福地廣場熱鬧非凡,圖書室、娛樂室、敬老院、兒童樂園、洗浴中心等設施一應俱全,滿足了人們精神生活需要。每年8月18日,全村老少相聚廣場,共同參與一年一度的大楚留村文化藝術節,聘請藝術團隊在這里表演豐富多彩的節目,為百姓帶來一場視聽盛宴,讓他們有所樂、又有所獲。
得益于村莊豐厚的文化底蘊和淳樸善良的村民,大楚留村形成了尊老愛幼、鄰里和睦、勤儉持家、團結和諧的文明鄉風,造就了一個名副其實的“美麗鄉村”示范村。正如鐫刻于大牌坊上的字道:“樹清際于乾坤之風,揚楚留人胸懷世界。”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這是昔日陶淵明筆下如詩如畫的桃花源,也是如今桃村鎮大楚留村的真實寫照。大楚留村百姓繼承了優良傳統,在這塊土肥物豐的寶地上辛勤耕耘,繁衍生息。而今正逢鄉村振興新時代,桃村鎮鄉村振興服務隊將繼續密切配合桃村鎮黨委政府,堅定不移地助力大楚留村大踏步走上文明、富裕、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康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