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在線3月9日訊(通訊員 范志昊)“教授,你看我這果樹修剪的可以嗎?”“教授,我這桃樹總是流膠,長得桃子還坑坑洼洼的,吃著甜但是長得不行就是賣不出去怎么辦?”三月六號上午,在萊陽市團旺鎮云南村的桃樹園里,果農們圍著遠道而來的果樹專家們爭先恐后的提問,盡管春寒料峭,但現場的氣氛十分熱烈。
“流膠病,分不同情況,你這個很有可能是真菌性流膠......”面對鄉親們的熱情,專家們帶著口罩奮力講解,深入淺出,保證每個到場的果農都問有所答。


此次專家親赴現場授課活動,由駐萊陽市團旺鎮鄉村振興服務隊主辦,邀請到兩位來自萊陽市農學院的學者、四位煙臺市果樹種植相關專家入村指導。
“現在是疫情時期,不能人員聚集,本來我們是打算找個大的會議室,將各個村的果農們召集起來開一個大課堂的,現在肯定不行。所以我們親自帶著專家一個村一個村的走,直接進果園,帶好口罩做好防護的同時,盡全力解決百姓們的問題。”服務隊隊長蘇明對此表示。

找專家指導培訓果農一事,蘇明隊長心念已久,服務隊對此也一直高度重視。去年年末,云南村的冬桃收獲,服務隊前往調研發現,所收獲的冬桃盡管口感甜嫩美味多汁,然而賣相著實不堪,多數長得坑坑洼洼,表面完整飽滿的為數不多,完全賣不上價錢。果農們也是一片叫苦,一年的辛勤勞動得不到應有回饋。對此情形,服務隊當即承諾一定想辦法為大家解決問題。隊員們隨后多方動員,找到了相關的專家學者,但是受疫情影響,活動一直難以開展。
“疫情期間,最重要的還是防疫工作,我們服務隊先后數次帶物資慰問各村一線防疫人員,堅守崗位,攜手抗疫。但是現在已經到了春耕的時節,一年之計在于春,再加上疫情有一定的好轉,所以有必要二者兼顧,春耕防疫一起抓。”隊長表示。


本著不等不靠的工作作風,服務隊迅速行動起來,除了云南村的桃園,服務隊還帶著專家先后走進了云南村草莓種植大棚、東中荊西村甜瓜種植大棚,為那里的果農們帶去了實用的知識。

專家現場授課(甜瓜大棚)
本次活動,是服務隊“專家入村”行動的第一步,重點在于建立聯系,取得信任。下一步,服務隊將繼續尋求更多專家,結合各村實際情況,牢牢把握各村果農們最真實、最迫切的的知識需要,逐步開展“瓜果大課堂”、“專家現場”、“專家果農網上通聯”等活動,把專業知識送到田間地頭、送到果農家門口,爭取讓果農們“愿意聽、聽得懂、學得進、用得好”。服務隊將以此搭建一條連通果農與專家的橋梁,建立一個長效機制,真正做到村民有所呼,服務隊有所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