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一座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城市。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在這里揮毫潑墨,品茗觀瀾,“仙韻融于海天闊,瓊樓玉宇妙無邊”就是對煙臺最貼切的描述。同時,煙臺作為全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向海而生,因港而興造就了其經濟繁榮興旺,人民安居樂業。在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煙臺“走在前、開新局、作貢獻”。成功舉辦2023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大會,位居國家低碳試點城市中期評估第3位。同時,新型能源體系加快構建,全市清潔能源裝機容量達到1325萬千瓦、居全省首位。在這背后,離不開核能產業的支撐,煙臺作為核能產業新城、全省核電裝備制造業支柱城市。核能為煙臺經濟發展、綠色低碳轉型貢獻了源源不斷的動能。
為順應國家和煙臺對核能及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發展需求,2018年煙臺大學核學院應運而生,作為山東省唯一涉核類省級專業特色學院,學院聚焦應用型人才培養,以核能為載體,致力服務國家雙碳戰略,促進產學研用,實現校所城產深度融合發展。在核能利用上,一方面需要有成熟的技術,另一方面則需要讓公眾了解核能、認識核能,消除核能帶來的陌生感,從而促進核能更好地走進千家萬戶,服務社會。為正確引導公眾親近核能,煙臺大學核學院創新科普宣傳方式,通過社會實踐、科普活動、學科競賽等活動多管齊下,在核能高質量發展上作出卓越貢獻。
作為煙臺大學核學院的一名學生,我經過在學校里的學習和感悟,我經歷了從剛踏入校園時對核能抱有疑慮,通過加強學習,漸漸加深對核能的理解,最后堅定了以“強核報國”的理想來實現自己青春目標的轉變,積極投身核科普實踐活動中。這一轉變離不開學校的教育,也離不開煙臺市大力發展核能的良好氛圍。通過自身學習和實踐,我逐漸加深對“雙碳目標”的認識,增加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明白促進煙臺市核能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社會大眾齊心協力共同努力,“核能發展,科普先行”。在助核發展,加速綠色轉型,達成“雙碳”偉大目標的道路上,我們煙大學生們在行動。
在核科普實踐中,我們創新了宣講的新方式,我們深入核電站周邊村鎮,發放建設核電項目環境影響調查問卷。發放問卷過程中,團隊成員有熱情、懂禮貌,有序幫助他們進行填寫。村民們積極參與、配合,寫下自己所思所想,提出自己的寶貴意見。在此期間組織科普座談會,向村民科普關于核電知識,消除村民們對核能的陌生感。同時團隊借助互聯網,打造傳播核科普的平臺、活用核專業知識的橋梁,了解核產業的窗口,充分發揮“第二課堂”的作用。
在科普活動中,我們主動承擔起“傳承核精神,科普核知識”的責任,挖掘紅色資源,用大學生的視角講述“兩彈一星”元勛的光輝事跡,弘揚愛國主義思想,傳承前輩們熱愛祖國、無私奉獻的偉大品質。同時依托學校平臺,舉辦“核創未來”科技文化節,參與錄制《人民日報》“綠色公開課”,助力核科普拾級而上,不斷在打造核知識盛宴,激發“核”發展潛力的道路上主動作為,堅定前進。
在學科競賽上,大學生們一方面加強自身專業素質發展,在科研中不斷屢創佳績,為核能發展作出貢獻。另一方面大學生們心系社會,踴躍參與面向科普大眾的大賽。在“核+X”創意大賽中,大學生集思廣益,創作出了許多引人入勝的和科普的作品。其中由煙臺大學核學院學子創作的《星核戰紀》核科普游戲獲得山東省“核+X”大賽一等獎,以新穎的科普方式、扎實的科普內容獲得社會大眾的一致好評。
時代大潮滾滾向前,復興偉力不可阻擋。煙臺市在黨中央、國務院和山東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依托煙臺核能產業的條件和優勢,圍繞煙臺聚力打造核能綜合利用產業高地、全國清潔能源橋頭堡、全面綠色轉型之先鋒。身處時代大潮下的大學生們大有可為,應勇敢肩負起時代賦予“普及核能知識,正確引導公眾,服務清潔能源產業建設”的重任,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將遠大抱負與自身所學相結合,努力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歷史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
作者:吳寒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