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朋友 慎食河豚魚,小心河豚毒素中毒
2024-11-25 15:09:55 來源: 膠東在線
河豚又名河鲀,其身體渾圓,頭胸部大,腹尾部小,背上有鮮艷的斑紋或色彩,體表無鱗、光滑或有細刺,有明顯的門牙上下各兩枚,被捕獲后能吸入空氣,使胸腹部膨脹如球。河豚魚雖肉鮮味美,但煙臺市疾控中心專家提醒您,切勿食用河豚魚!有劇毒!無解藥!可致命!
河豚魚哪些部位有毒?
河豚魚種類繁多,其毒性的強弱與河豚的品種和季節有很大關系。河豚魚的毒素主要分布于內臟、卵巢、血液、魚皮、魚頭等部位,其中內臟和卵巢的毒性最強。食用河豚魚很容易因加工處理不當導致中毒。
河豚毒素有哪些特點?
毒性強。河豚毒素是在自然界中發現的毒性最大的神經毒素之一,它的毒性相當于劇毒藥品氰化鈉的1250倍,0.5毫克即可致人死亡。目前,尚無河豚毒素的特效解毒藥,臨床上往往只能通過催吐、洗胃、大量補液、導尿等措施,幫助中毒患者盡快地排出毒素。統計顯示,河豚毒素中毒是全國動物類食物中毒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病死率非常高。
耐高溫。河豚毒素是一種非蛋白質神經毒素,化學性質穩定,耐高溫,100℃加熱4小時仍有毒性,所以常規的烹調方式(鹽腌、煎、炒、烹、炸、火烤等),都難以破壞河豚毒素。
河豚毒素中毒有什么癥狀?
食用河豚中毒后發病急速而劇烈,潛伏期短,短至10-30分鐘,長至3-6小時。中毒起初感覺手指、口唇和舌有刺痛,然后出現惡心、嘔吐、腹瀉等胃腸癥狀。同時伴有四肢無力、發冷、口唇、指尖和肢端知覺麻痹,并有眩暈。重者瞳孔及角膜反射消失,四肢肌肉麻痹,最后出現語言不清、血壓和體溫下降,呼吸衰竭而死亡。
如何預防河豚中毒?
市民朋友們請切記:不購買、不自行捕撈、不食用野生河豚魚;不購買、不食用未經國家審批的企業加工的河豚整魚。如果進食河豚魚后出現口唇麻木、腹痛、嘔吐等不適癥狀,應立即就醫,并告知醫生進食史,以便對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