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春季學校傳染病,這份健康小貼士請查收!
2025-04-08 17:15:00 來源: 膠東在線
春暖花開,萬物復蘇,同時也進入了病原微生物活躍的季節。學校和幼托機構人員密集、接觸頻繁,易造成傳染病聚集。歷年監測數據顯示,我市春季學校傳染病主要為諾如病毒感染、水痘、猩紅熱、流腮、新冠等。在此,煙臺市疾控中心提醒廣大師生、家長們:校園是易發生傳染病疫情的場所,請提高疾病防范意識,謹防春季傳染病侵襲。今天,我們來了解下春季校園中常見的傳染病及預防措施。
諾如病毒感染:由諾如病毒引發的急性腸道傳染病。發病以輕癥為主,最常見癥狀是嘔吐和腹瀉,其次為惡心、腹痛、頭痛、發熱、畏寒和肌肉酸痛等,兒童以嘔吐為主,成人則腹瀉居多,一般為急性起病,屬于自限性疾病,多數患者發病后2-3天即可康復。傳播途徑主要為糞-口途徑傳播;被病毒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可傳播;吸入含有病毒的氣溶膠也可能被傳染。
水痘: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其典型癥狀為發熱,同時皮膚、粘膜上分批出現的紅色斑疹、丘疹、皰疹和痂疹并伴有較輕的全身癥狀。傳播途徑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接觸被病毒污染的塵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傳染。
猩紅熱:由A組β型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高發人群以兒童為主。臨床特征以發熱、咽頰炎、草莓舌、全身彌漫性鮮紅色皮疹,疹退后片狀脫皮為特征,嚴重者可出現關節和腎臟等變態反應性并發癥。傳播途徑為呼吸道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
流行性腮腺炎:俗稱痄腮,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發生在兒童和青少年。主要以腮腺非化膿性炎癥、腮腺區腫痛為臨床特征,除了侵犯腮腺外,還能侵犯神經系統及各種腺體組織,引起兒童腦膜炎、腦膜腦炎,青春期后可引起睪丸炎、卵巢炎和胰腺炎等。主要通過飛沫經呼吸道傳播,也可通過接觸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傳播。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是由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常見癥狀為發熱、咽干、咽痛、咳嗽等,部分患者可伴有肌肉酸痛、嗅覺味覺減退或喪失、鼻塞、流涕、腹瀉、結膜炎等,一般癥狀較輕,個別患者可能并發肺炎,嚴重者甚至危及生命。主要傳播途徑為經呼吸道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相對封閉的環境中經氣溶膠傳播;接觸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也可能造成感染。
面對這些春季校園常見傳染病,我們必須提高警惕,采取科學有效的預防措施,確保師生身體健康。
1.及時接種疫苗。對有疫苗預防的傳染病如水痘、流腮等,按疫苗接種程序及時接種疫苗。如學生、教職員工應及時開展水痘等疫苗接種,強化免疫屏障,降低發病風險。
2.加強環境清潔和消毒。教室、宿舍、圖書館、食堂等室內場所,每天開窗通風2~3次,保持室內空氣清新。定期對教室、食堂、廁所等公共場所進行清潔消毒,特別是高頻接觸的物體表面如門把手、樓梯扶手等處。
3.加強日常的健康監測。做好師生的健康監測,落實晨午檢、因病缺課登記等,發現有發熱、嘔吐、腹瀉等癥狀時及時就醫,明確診斷,避免帶病上課、上崗。
4.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咳嗽或打噴嚏時,盡量避開人群,用紙巾、毛巾等遮住口鼻。飯前便后、接觸公共物品等情形后,及時洗手。保持良好的食品衛生,喝開水、吃熟食,海鮮貝類等要徹底清洗、煮熟。
5.增強體質和免疫力。積極組織學生及教職員工參加體育鍛煉,增強體質,增強抗病能力。同時適度增減衣服,注意飲食和營養均衡,保證充足睡眠,對提高免疫力也相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