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勞動者心理健康——警察心理健康促進
2025-04-28 16:50:35 來源: 膠東在線
2025年4月25日至5月1日是第23個全國《職業病防治法》宣傳周,今年的活動主題是“關愛勞動者心理健康”。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警察心理健康促進方法。
1.警察心理健康問題
警察是承擔應急、對抗和高風險工作的特殊職業,不僅有常見的情緒困擾和工作家庭生活難以平衡的問題,還承受著常人沒有的職業心理壓力。如警力不足時,長期超負荷的工作容易導致心理失衡,自我價值感低,產生心灰意冷、出勤不力的消極態度。
作為一名人民警察,需要面對許多突發情況和應激情況,如搏斗經歷和多次目睹死傷現場可能會引起應激反應,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疏導可能進一步引起應激后創傷反應,如反復閃現事發現場畫面、入睡困難或睡眠不實、過于警覺和擔驚受怕,回避與當時刺激相似的情境。
2.警察心理健康問題的預防
(1)在休息時間盡量保持規律的睡眠周期。
警察往往要值夜班或是臨時被安排緊急任務,因此有些警察同志會利用休息時間多補覺。對于工作時間不確定的人群,需要建立科學的補覺措施,將夜班、值班帶來的不利影響降到最低。研究顯示,周末或是不規律的補覺時間過長(如超過8小時),反而不利于恢復精神,讓人感覺更加疲憊。這就需要我們保持一定的睡眠-覺醒規律,在休息日盡量保持晚上睡足6-7小時,減少白天補覺,午睡不宜超過1小時。
(2)保持積極心態,提高心理“免疫力”。
面對具有挑戰和壓力的工作,需要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切換到積極面對的模式。如當警察
剛剛值完夜班準備下班時,突然接到緊急任務需要出警,這時如果心想,“呀,又要加班了!真煩!”這樣的想法會促使我們的身體啟動“保命模式”,也就是處于壓力下的焦慮和煩躁情緒,從而導致邏輯推理能力、記憶力等認知能力下降,而如果轉念一想,“呀,這是個讓我在其他人面前展現自己應變能力的絕佳機會,我一定要好好把握”。這樣的想法啟動的就是積極應對模式。
(3)兼顧娛樂、運動以及與親朋好友的相聚時間。
娛樂、運動和與親友相聚會幫助警察去除工作壓力帶來的緊張感。如果和太多人交往會增加情緒負擔,不如換一些讓自己感覺輕松的人相處比較好,或者獨處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也不錯。此外,保證睡眠質量的前提下完成才是有利于健康的,影響睡眠的做運動、娛樂、聚會得不償失。
內容節選自《職業人群心理健康促進指南》(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職業健康司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