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膠東在線2月3日訊(記者 王向榮 通訊員 亞妮)基層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也是整個防控鏈條中最關鍵的防線。蓬萊北溝鎮按照“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要求以切斷控制疫情傳播途徑為,各黨組織書記沖在一線、率先垂范,全體黨員共同參與、嚴防死守,一個黨員,一面旗幟,涌現出感人的一幕幕。
“晚上的排班,給我安排上!”
“晚上的排班,給我安排上!”“哪里有需要,跟我直接說!”說這話的是北溝鎮后營村黨支部書記張中利,為何選晚上值班,因為白天他走街串巷摸排調查,各個關卡來回巡視,還要指導填報各種報表,跟鎮黨委、政府溝通各種事宜,實在是太忙了。
張中利現年70歲,從2004年開始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十幾年來,一直默默奉獻在一線。防控工作開始以來,他主動謀劃、提早預防,帶領村“兩委”干部、黨員、村民代表做好各項防控工作,一方面,迅速建立起由黨員組成的先鋒突擊隊和志愿服務隊,在挨家挨戶摸排信息的同時,普及疫情防控有關知識,切實提高村民意識;另一方面,他不顧自己年事已高而活躍于一線,主動帶頭24小時值守,從源頭上杜絕傳染源,有效保護全村老少的人身安全。
后營村位于蓬萊和龍口交界處,兩個市出口設卡后,許多車輛繞道后營村進入龍口福海社區,如果卡控不嚴,兩個市出口都形同虛設,因而卡口管控壓力非常大。年后氣溫下降,尤其是傍晚以后,天氣嚴寒濕冷,進出人員車輛減少,勸返點值守人員容易松懈,為確保勸返點實實在在起到杜絕疫情傳播作用,他以身作則,不畏嚴寒、不怕辛苦,主動要求夜間值守。“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咱是黨員干部,必須義無反顧、擔責不推。”張中利的話語擲地有聲。
“每個卡口安排一名黨員負責!”
“黨員同志跟我上!”“每個卡口安排一名黨員負責!”說這話的是北溝鎮徐家集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姜修明。

徐家集村地處蓬水路與徐楊路交界處,交通位置重要,人口流動性大,加重了疫情防控的難度。如何守住交通要道,筑牢基層防線?姜修明第一時間謀劃部署,第一時間宣傳動員,充分發揮黨員聯戶作用,在全村劃分4個大網格、16個小網格,分組分區域進行全面摸排,摸清摸透外來人員的底數和分布,為下步決策部署提供準確依據。同時,成立了由25個黨員和村民代表組成的志愿服務隊,分布在全村6個主要進村口,實行兩班倒24小時值班制,對所有進村人員進行仔細排查和體溫檢測,把好進村關口。為杜絕晚上人員困乏管控力度減弱問題,他對各卡口實行動態管理,晚7點之后,撤并其它勸返點,只在徐家集橋頭設立一個卡口,將徐諸路沿路各村的入口一并管理,極大保障了沿途客村出入口的安全管控。一個多周的時間,姜修明白天帶頭負責走訪徐家集大街個體工商戶,勸說商戶暫時不要營業,對藥店、果蔬店等涉及民生保障的業戶嚴密關注,確保營業期間落實好防疫保護措施,晚上則帶頭堅守夜間卡口,全身心撲在一線,帶領廣大黨員干部和志愿服務隊伍,不畏艱險,讓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在疫情防控中充分得到體現。
“安排值班表,先盡著黨員干部!”
“安排值班表,先盡著黨員干部!”“把青年人安排到最艱苦的地方去,照顧一下年紀大的老黨員!”說這話的是北溝鎮西吳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吳通運。

臘月三十召開專題會議后,短短半天內,百余名黨員干部、村民代表和普通村民紛紛請愿,迅速組成堅強有力的志愿者服務隊,義務投入村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吳通運不顧自己患病不適,雷厲風行排好分工表和值班表,帶領這百余人的防控隊伍迅速展開工作一部分,按照網格化要求,對全村外來人員情況進行初步梳理登記,做好全面走訪排查分工;另一部分,通過村內微信服務群和廣播每天不定時宣傳科學防疫理念,勸告村民不外出、不串門、不聚會;還有一部分,在村口設立勸返點,非本村村民、車輛一律不得入村。由于排查工作開始早,村“兩委”提前關注一戶村民的兒子在武漢工作回家過年,在服務隊每天通過微信查報體溫時,第一時間發現其身體不適,村“兩委”高度重視,立即聯系鎮黨委,報救治組診療,在排除冠狀病毒感染在家治療期間,村“兩委”一刻不放松,實施最嚴密的防控工作。吳通運帶病堅持在一線,“兩委”班子4人分組帶隊,15人輪班值守,確保本人和家人自我隔離,不與外界接觸。為保障家庭的日常生活需要,志愿服務隊主動負責提供一切日常生活必需品,通過微信每日三次上報個人體溫情況,最大限度隔絕傳播可能,保障了整個村無疫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