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新型肺炎)免疫學專家:疫情病例治愈后二次感染概率非常低
中新網北京2月5日電(記者 孫自法)中國全國上下全力抗擊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感染肺炎疫情,官方5日發布數據稱已累計治愈出院病例892例,由于疫情還在持續,這些治愈者有可能再次接觸到導致疫情的元兇病毒,他們會不會發生二次感染?
對此,中國免疫學會副理事長、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副所長、北京協和醫學院免疫學系常務副主任黃波教授當天通過網絡回復媒體表示,患者治愈后再次接觸到病毒,通常不會發生二次感染。雖然由于病毒會變異,二次感染有可能發生,但概率會非常低下。
黃波教授科普介紹說,人類免疫系統由固有免疫系統和獲得性免疫系統兩大部分組成,固有免疫反應迅速,但缺乏特異性,獲得性免疫是在固有免疫不能控制的情況下才被啟動,但高度精準特異。
獲得性免疫是由T細胞和B細胞所介導,這兩類細胞通常定居在機體的淋巴結和脾臟。血液中的病毒通過血液循環進入脾臟,主要激活B細胞,產生抗體;而侵犯組織的病毒會遭遇組織中的樹突狀細胞(一類重要的固有免疫細胞),樹突狀細胞攝取病毒成分后,經過組織部位的淋巴管而進入淋巴結,主要激活T細胞。除了樹突狀細胞,病毒顆粒本身也可以通過淋巴管進入淋巴結,啟動對B細胞的激活。
對于新型冠狀病毒之類的感染,體內T細胞和B細胞一旦激活,其消滅病毒的能力極其強大,并且兩者顯示出完美的協同作用。B細胞活化后轉變成漿細胞,漿細胞大量釋放能夠識別病毒的抗體,抗體立刻進入血液和組織間液,通過結合病毒,阻斷其感染周圍的細胞,同時增強吞噬細胞對病毒的吞噬?贵w的作用廣泛、迅速且強大,但抗體不能夠進入到細胞內,對已進入到細胞內的病毒,抗體則無能為力,因此,抗體所做的一切在于阻止病毒進入細胞內。
消滅躲藏在細胞里面的病毒才是機體或者說是免疫系統面對的最大挑戰,而這個艱巨的任務由T細胞來完成,與B細胞釋放抗體不同,T細胞一旦激活(武裝起來)即離開淋巴結,進入病毒所在部位(奔赴戰場),在該部位識別病毒感染和未被感染的細胞(區分敵我),進而選擇性殺傷病毒感染的細胞(消滅敵人),“戰爭結局”是感染細胞在死亡過程中,其胞內病毒也一同被消滅。
黃波指出,在淋巴結和脾臟,盡管T細胞和B細胞數量很多,但能夠真正識別病毒的T細胞和B細胞(免疫學稱之為病毒特異性T細胞或B細胞)的數量卻極少,為應對兇險的病毒入侵,這些數量極少的特異性T、B細胞在激活時,要進行數量非常龐大的擴增,如一個特異性T細胞完全激活,可以擴增出10萬個相同的T細胞(免疫學稱之為效應性T細胞)。當效應性T細胞和B細胞完成任務將病毒清除后,95%以上的效應性T、B細胞會迅速死去,不到5%的細胞能在機體內存活幾年、幾十年乃至終身,這些細胞稱之為記憶性T細胞、B細胞。
記憶是機體免疫系統最為核心的特質,是人類戰勝各種傳染性疾病的法寶!巴ㄋ椎刂v,免疫記憶是指T、B細胞第一次見到病毒后,多少年以后再次遇見該病毒,仍能夠一眼認出。盡管我們對免疫記憶形成的過程還不十分清楚,但已經知道,記憶反應(再次接觸到病毒T、B細胞的反應)的速度如同固有免疫反應一樣迅速,從而將再次入侵的病毒迅猛地控制住”。
黃波表示,由于這次疫情目前還缺乏特異性抗病毒的藥物干預,越來越多被感染者的治愈恢復基本上完全依賴于機體的免疫細胞,特別是激活的效應性T細胞和B細胞。機體針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一旦免疫記憶形成,記憶性T、B細胞在體內長期存在,將時刻監視最初感染機體的新型冠狀病毒再次入侵,防止二次感染。
他認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治愈后再次接觸到病毒,通常不會發生二次感染。另外,這些患者痊愈時體內的病毒應基本上已被抗體和T細胞清除干凈,其本身的傳染性風險大大降低,出院后理應無需14天的隔離。如果心理難以接受,患者出院后可以隔離2至3天,進一步確保無傳染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