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職責與擔當
他們義不容辭
奔赴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前線
他們也是普通人
卻用身軀為我們筑起了一道道防線
他們每天超負荷運轉
為了不辜負“你”的期盼
他們不能“停歇”
不能松懈”
更不能與家人團圓

呂慧是龍口市人民醫院感染性疾病科的一名醫生。疫情發生后,她主動放棄春節假期,堅守一線,抗擊疫情。當得知支援湖北的消息后,呂慧主動請纓到一線抗“疫”,從一線到了最前線。
1月28日,呂慧隨山東省第二批赴鄂援助醫療隊奔赴黃岡。她所在的醫院是大別山區域臨時改建的治療中心。經過三天專業培訓,1月31日正式上崗。呂慧現在的工作每天分工不同,有時進隔離病房,有時在隔離區外書寫病歷、下醫囑。呂慧說,現在已經沒有了白天和黑夜之分,每個人都感到肩上的擔子很重。
讓呂慧印象深刻的是,到醫院第一天是夜班,當時病房才開,她所在的小組短時間內收治了30多名確診患者,由于病歷系統不熟悉,大家一時有些忙亂,加上語言溝通不順,和患者交流是個很大的問題,大部分患者普通話不熟練。呂慧說:“我們穿著防護服,聽力受到很大影響,只能通過放慢語速或通過會講普通話的患者翻譯才能了解一些基本情況,工作量比在家時大了許多。”
困難無時不在,但在困難面前,來自不同城市、不同醫院的山東醫療隊員有著共同的信仰與目標,那就是爭分奪秒,救治更多患者。呂慧說,“隊員之間以最快的速度適應各自的工作方式,幾套班下來,大家已非常默契,彼此照應,非常溫暖。”
身在“前線”,最牽掛的還是家里。呂慧說,女兒最盼著媽媽早早回去,“問了好幾次,現在視頻的次數越來越少。”一次因為臨時緊急會議,呂慧匆匆掛斷視頻,掛斷前孩子說了一句話:“媽媽下次可不可以多打一會兒。”
談及自己,呂慧都是報喜不報憂,講的都是戰勝疫情的信心,和所有給予她關心鼓勵的人們深深的感謝。她說:“我并沒有多么偉大,我只是一個普通的媽媽、一名普通的醫務工作者。此刻,前方是病人,后方是家人,于我,這都是責任!”
榮烏高速公路黃城收費站卡點,身穿防護服,包得嚴嚴實實,市人民醫院麻醉科醫生于曉蕾手持額溫計,認真地對過往車輛上的人員進行測溫。
體溫測量是第一道關口,于曉蕾感到責任在肩,不容許有絲毫的馬虎大意。“雖然辛苦點,但能夠守好這個關口,我們感到責任不小。”疫情期間,來自全市醫療單位的56名醫護人員輪流值守,24小時在崗。
韓杰是開發區醫院一名基層醫務工作者,2月13日當天,他從防控卡點值班回來,還沒來得及坐下休息,就立刻回到了工作崗位。由于近期我市企業陸續復工復產,許多新入職員工必須經過體檢,才可進入工作崗位,為了不影響企業在疫情期間生產,韓杰和他的同事們主動放棄休息時間,加班加點為他們提供服務。
在開發區醫院,像韓杰這樣的醫務工作者還有很多。自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醫院全員主動放棄休假,24小時值守在工作崗位,齊心協力,共同防控新冠肺炎。
市人民醫院是龍口新冠病毒肺炎定點救治醫院,而感染性疾病科則是全市防治新冠肺炎的最前沿,單獨一棟樓,堪稱“戰”時醫院。科主任劉桂君和護士長劉英姿是科里的“姊妹花”,沖在了抗疫防控的前面。
從醫三十多年,這對姐妹檔深知要對每一名隔離人員負責,準確把握病癥、防止交叉感染的重要性。盡管目前我市沒有疑似和確診病例,但她們仍然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連續20多天堅守陣地。
站在第一道防線的最前沿,危險和緊張可想而知。因為連日忙碌,加之長時間作息不規律,出現疲態是難免的。“主任看我中午吃飯后坐著瞇過去了,輕輕把我拍起來,讓我搬張陪護椅中午少躺會兒。真讓我挺感動的,主任比我還年長幾歲呢,這個工作強度,肯定比我還要累!”劉英姿說起這件小事,眼里有點點淚花。
李健,58歲,市疾控中心艾防科的老科長。還有兩年退休,在這次疫情防控中,這個干了30多年疾控工作的“老將”負責重點場所的消殺任務,是中心消殺隊中年齡最大的。
身穿防護服,一天兩次,李健身背著噴霧器,對重點場所進行消毒。雖然辛苦,但樂在其中。“疫情不講情面,這個時候我可不能退縮,黨員不分年齡,有危難就得往前沖!”
在龍口疫情防控的戰場上,還有這樣一個群體,他們扎根鄉村,為老百姓提供醫療服務。他們是普通的鄉村醫生。
市城衛中心轄區有近60家社區衛生室,近百名鄉村醫生,負責著轄區近8萬居民的健康。自疫情發生后,他們和群眾站在一起,擔負起守門人的職責。做好發熱病人的篩選、登記和轉診,從基層嚴格篩選發熱病人,早期發現疑似病人。他們的工作普通而又重要。
王積升,東萊街道北巷社區衛生室老鄉醫,60多歲他穿上隔離服、拿起測溫槍,一站就是一上午。擔心他年紀大扛不住,有領導勸他歇幾天,老王不服氣:“我沒事,這個時候鄉醫不上誰上,老少爺們就信服咱,在這站崗不耽誤工作,有買藥的都是電話聯系我。”
這是一個40多年老鄉醫的堅守,在他的指導下,崗位上的人都掌握了測溫技術和注意事項。為做好聯防聯控機制的落實,鄉醫們還身兼數職,投身到村、社區的防控工作中。
鄉醫宗立在村里兼任村委委員,她將衛生室托付給同是鄉醫的父母堅守,積極配合村委開展消毒、宣傳工作。村委為重點人群準備了口罩,宗立主動請纓,“我去送,我可以教大家戴口罩的方法,還能跟大伙講講預防知識,我也知道如何做好防護。”她挨家挨戶地送,一戶一戶地講。
度假區鄉醫王開偉身兼福海社區村委主任。他主動要求參加疫情流調,還自掏腰包為進出家門不方便的老人送水、送菜。因上級疫情防控需要,社區衛生服務站停止營業,65歲的黃河營鄉醫朱延臣閑不住,每天晚上都在村口對進出人員監測體溫,對非本村的人員細心勸說。
所有這些人,他們都是龍口市衛生健康系統的普通一員。在防控戰線上,衛健人展示出了吃苦耐勞、敢打敢拼的精神。經歷非典時,吳達改擔任蘭高中心衛生院副院長,遭遇新冠肺炎,他已經成為衛健局黨組成員、市第二人民醫院院長。他說:“身上的擔子重了,但不變的是我們龍口衛健人打贏疫情攻堅戰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