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在線2月29日訊(通訊員 董士杰) 為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傳播風險,讓群眾舒心居家、安心生活、齊心抗疫,芝罘區委組織部發出在疫情期間開展溫情服務的倡議,各街道園區、部門單位探索創新工作方法,開展各類服務活動溫暖民心,有效解決了群眾生活的后顧之憂。
“雙線齊下”滿足居民物資需求
在全區居民小區實行封閉管理的形勢下,各街道園區積極探索線上線下方式,調動資源力量,保障群眾“菜籃子”“米袋子”等生活物資需求,讓居民有序買到放心的生活必需品。
東山街道堅持線上線下相結合,創新交易方式,提供“無接觸配送”服務。在線上,自主開發的“進德易購”小程序、“微生活圈公眾號”等紛紛上線運營,全面開展線上訂貨交易,線下差峰配送服務。在線下,以9個社區網格為基礎,每個網格內定點復工3至4家小商超,全面復工振華量販、家家悅等大型商超。不斷暢通信息交流機制,及時在“黨群同音·戰疫同行”微信群等線上平臺,發布本地農產品,尤其是蔬菜等產品價格動態,動員商超餐飲企業上門收購,減少中間環節,讓本地“菜園子”可以直通“菜籃子”。
幸福街道發揮幸福蔬菜批發市場優勢,開設幸福蔬菜“黨員便民服務直通車”,讓群眾不出社區就可以買到放心菜、惠民菜。把好新鮮關,社區黨組織廣泛發動,提前征集群眾需求,“訂單式”供應,做到“當日菜、當日達、當日賣”,確保菜品新鮮。把好價格關,對蔬菜供應商實行成本與價格“雙兜底”機制,供應商簽訂承諾書按批發價為群眾供應蔬菜并向群眾公示,人工成本等費用由宏達實業總公司黨支部“買單”,切實做到讓利于民。把好防疫關,監督供應商及運送人員“一日一巡查、一日一消毒、一日一登記”,相關服務人員每天兩次監測體溫、全程佩戴口罩、出示健康證明,最大限度為居民保障安全購買環境。
黃務街道先后4次為新中國成立前老黨員送上蔬菜、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并有醫護人員為老黨員進行血壓、血糖等常規健康檢查,根據每名老黨員的不同情況給予健康指導,在黃務中心衛生院為老黨員建立專門的健康檔案,切實保障疫情期間老黨員的身心健康,讓老黨員在特殊時期真切感受到黨組織的溫暖。
“信息通暢”滿足居民出行需求
為方便群眾第一時間掌握道路管控和九小場所開復工情況,各街道園區主動作為、規范組織,想方設法公開發布相關信息,為居民出行提供了便利。
鳳凰臺街道根據開放式小區分布情況和防控需要,對轄區內22條道路進行阻斷式封堵,在筑牢戰疫居民“安全圈”的基礎上,連夜繪制各社區“防疫期間繞行示意圖”,通過圍堵路口懸掛、推送微信消息、樓長群轉發等方式廣而告之,實現了“一圖在手、出行無憂”。研究編制《九小場所疫情防控工作規范》,對九小場所的營業時間、體溫監測、顧客流量控制、營業場所消毒等明確量化要求,對各項標準均規范合格的九小場所予以復工,在轄區印發張貼“鳳凰臺街道九小場所疫情防控合格公示牌”,公布舉報電話,引導居民監督,方便居民出行,讓居民少跑腿、辦快事。
只楚園(街道)加強民生領域重點企業監管,嚴把九小場所開復工審核,發動社區居民區對九小場所開復工材料進行初審,把好九小場所開復工審核的第一道關口。對保障民生的商超類企業優先審核,審核通過后,統一發放“只楚園(街道)九小場所疫情防控合格公示牌”,在微信公眾號及時公示。對已開復工的九小場所進行進出人員登記、消毒登記等材料的每日檢查,發現問題立即責令整改,確保群眾到合規商超買到放心商品。
“溫情守望”滿足居民精神需求
各街道園區、相關部門單位密切關注居民的心理狀態和精神需求,充分發揮轄區單位及社會組織作用,開設熱線做好心理疏導,通過微信、抖音、微博等媒介豐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在溫情守望中共度時艱。
世回堯街道針對群眾居家隔離時間長,易產生厭煩、恐慌情緒以及疫情帶來的相關法律、就業需求得不到滿足等問題,會同轄區魯東大學等單位,整合心理咨詢師、社會工作師以及專業律師等12名專業人才,開通戰“疫”線上咨詢服務,為轄區居民免費提供線上心理疏導、法律援助、就業指導等服務。同時,通過制作發布家庭親子互動游戲、心理調適視頻等線上資源,供居民居家開展自我調適。目前,已為100余名居家隔離人員提供心理咨詢服務,為20余名大學生提供了職業規劃和就業指導。
芝罘區民政局充分發揮社會工作機構及相關社會組織作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心理援助工作,開設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心理援助熱線,為疫情防控期間不同人群提供心理支持、心理疏導、危機干預等服務,維護群眾心理健康。組織開展“紅帆志愿家庭”防疫一線人員家庭守護項目,對醫護工作者、社區工作者、公安干警等一線防疫人員的家屬提供心理咨詢服務,已實地走訪一線家庭24戶、覆蓋120余人,建立一戶一檔案,切實守住他們的心理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