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時刻3月5日訊(融媒體記者 侯菲 王剛) 如何更好地解決社區居民,特別是老年人的吃飯問題,是煙臺市政府關注的重點民生工程之一,疫情期間更是不例外。截至3月3號,全市已有11家社區食堂恢復營業,重點為老年人提供“取餐送餐”服務。早上八點,記者來到開發區海韻市民社區食堂的時候,工作人員剛剛忙完早餐的配送。大家匆忙塞下一口飯,開始為午餐做準備。

因為海韻社區管理嚴格,外來人員一律不許入內,目前只有居住在本社區的食堂工作人員回來上班。一下子少了一半的人,大家只能一人分飾多角兒。工作人員在食堂內消毒、準備午飯的同時,食堂經理于麗君也完成了采購。為了讓海韻社區的居民吃到新鮮安全的蔬菜、水果,于麗君從晚上9點到第二天凌晨4、5點間,奔波于煙臺市區各大市場購買各類食材。采購結束后,她開著小貨車為食堂和海韻社區的超市、菜店配送肉、蛋、奶等物資。

大年初三,海韻社區實行整體封禁,4300多戶居民的日常生活受限。作為食堂經理,于麗君接到開發區八角街道組建“海韻紅心物業商家聯盟”的通知后,第一個申請加入,并主動認領為實行樓宇管制的居民和獨居老人送菜送飯的任務。

目前,海韻市民社區食堂每天至少需要準備200份餐,并為生活貧困的老人準備10份免費愛心餐。對獨居老人、殘疾人、居家隔離居民、一線值班人員等實行送餐服務。做飯、打飯、送飯,連軸轉讓社區食堂的每一個人都非常疲憊,實在沒有辦法,于麗君在海韻社區微信群里招募送餐志愿者,沒想到一呼百應。

在食堂忙活的工作人員中,有一位比較特別,他就是周繼德。周繼德不是海韻市民社區食堂的員工,他是食堂經理于麗君的公公。當時,得知要為集中隔離和居家隔離的居民配餐,而食堂人員數量又不夠,老爺子拿起鋪蓋卷在這一住就是半個多月。

人員減少是疫情防控期間,每個開門營業的社區食堂都要面臨的問題。在萊山區鹿鳴南區市民社區食堂,廚師長于培湖因副手不夠,工作也是異常忙碌,每隔一個小時食堂經理尹海紅都會來到后廚提醒他及時消毒,為保證源頭管控,食堂安排專人監督消毒過程,而這樣嚴苛的消毒程序是每個已經開業的社區食堂都需要具備的。

臨近中午,60歲的老人趙延云來到奇泉市民社區食堂,工作人員首先為他進行測量體溫、酒精消毒等防疫工作。趙延云告訴記者,他是這里的?。疫情發生后,他一直在家自己做飯,歲數大了,有時候感覺吃力。得知社區食堂恢復營業了,老人特別高興。能讓越來越多的市民吃到放心美味的餐點,這是每一個社區食堂工作人員最大的愿望。

針對疫情期間周邊社區的老年人也有點餐的需求,福山區奇泉市民社區食堂還提供預約送餐服務,一份盒飯15元,一葷兩素,免費配送到小區門崗,再由小區工作人員送到老人家門口。與此同時,萊山區鹿鳴南區市民社區食堂還計劃根據近期市民訂單需求,將菜品做成半成品,并在包裝上標明加工方法、保存條件等必要信息,供市民自行選購,提高菜品運送便利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