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時刻3月8日訊(融媒體記者 張斐斐 周瑞寧 路東霖 李俊鋒)以立法形式促進民營企業發展、成立志愿律師服務團、開通涉企公證“綠色通道”。疫情防控期間,煙臺市“以法護航”,為企業提供有力法律服務,推動企業復工復產、健康發展。

煙臺未來自動裝備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液壓設備的民營企業,產品主要應用于環保、工程機械、航空航天等領域,企業復工后,訂單緊、生產忙。公司總裁管理辦公室主任鐘梅告訴記者,《煙臺市民營經濟促進條例》的正式施行,可以有效解決企業在復工復產中遇到的困難,提振民營企業家面對復雜形勢的信心。煙臺未來自動裝備有限公司總裁管理辦公室主任鐘梅說:“在融資環境上給我們很大的幫助,在減負降稅方面給企業減免了很多的負擔。在整體的法律環境上來說,我們也得到了很大的幫助,讓我們企業在疫情期間很好的渡過難關,3月5號我們還中了一個6770多萬的大標。”
以立法的形式促進民營企業發展,3月1日起施行的《煙臺市民營經濟促進條例》是山東省首部關于民營經濟的地方性法規。在當前形勢下,以法律條例的形式,護航民營經濟發展,對民營企業來說猶如“及時雨”。山東工商學院法學院教授張獻勇對記者說:“立法重要的特點就是穩定性、權威性。民營經濟的發展很大程度上需要政府積極地去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在這樣一個促進條例中,就為政府設定了很多的義務。要設立專項資金,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結合本地的實際去加以落實,促進民營經濟更健康的發展。”

受疫情影響,不少企業尤其是法律知識儲備不足的中小微企業,在勞動用工、合同履行等方面存有疑慮。煙臺寶龍凱姆斯葡萄酒莊有限公司作為一家專門生產葡萄酒的企業,因疫情造成的停工停產、合同無法按期履行、勞動合同如何執行等諸多難題,讓企業管理人員感到非常迷茫。煙臺寶龍凱姆斯葡萄酒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新華告訴記者:“我們今年訂單來的早,有好幾千件的貨,但是公司這邊不知道怎么開工。工資是按照什么標準去發放、投保是怎么投,按照什么比例,我們是一點頭緒都沒有。”
在了解企業遇到的情況后,市疫情防控志愿律師服務團隊積極整理相關法規條例,主動上門服務,耐心解答,幫助企業順利復工復產。律師王仁慶說:“面對廣大企業在法律方面的迷茫,我們與他們取得聯系,并且連夜編寫了一份當前疫情形勢下勞動關系的處理意見,發放給各位企業老總。”

為幫助企業減少受疫情影響造成的損失,支持中小微企業健康發展,煙臺市還成立了中小微企業公證法律服務團,為中小微企業應對疫情提供專項公證法律服務。煙臺市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務管理科科長王增波表示:“開通涉企公證‘綠色通道’,對涉疫情公證事項快速辦理,幫助企業減少疫情造成的損失。各公證機構還推出‘不見面’方式的‘在線公證’,把公證業務整合到線上,企業可通過電話、互聯網或微信公眾號進行溝通咨詢。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有效對接疫情期間企業的法律需求,著力優化工作流程,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為企業復工復產和煙臺經濟發展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