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膠東在線5月6日訊(通訊員 王朋祥 劉作華) 5月5日18時00分,為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研制的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
本次發射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31次飛行,由于火箭芯級直徑大,被大家稱為“胖五”,發射后約488秒后,載荷組合體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首飛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實現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首戰告捷,拉開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序幕。
對于海陽人來說,這次發射還有一層特殊的意義:海陽的特色農產品——白黃瓜種子、小櫻桃種子以及來自朱吳鎮的“鼴鼠愛我”、“云谷竹屋”兩個農產品品牌商標,也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隨著“胖五”的升空而遨游在太空。
它們預計在太空運行3天后,返回地面,用于接下來的航天育種研究。
記者了解到,此次隨“胖五”一同出征太空的“種子軍團”,還包括來自山東淄博的芹菜、胡蘿卜、西紅柿、桔梗等40余種蔬菜、中草藥品種的種子,以及來自天津濱海的600克菊花種子等等。
航天育種全稱“航天誘變育種”,它是利用返回式航天器將植物種子帶到太空,利用宇宙空間特殊的環境,如微重力、高真空、宇宙射線、重粒子、交變磁場等因素,對植物種子的誘變作用來產生變異(不同于轉基因技術),再返回地面選育新種質、新材料,培育新品種的作物育種新技術。
目前,我國的絕大部分農作物新品種都是在常規條件下,經過若干年的地面選育培育而成的。利用航天誘變技術進行農作物育種,對加快我國育種步伐,提高育種質量,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新興育種研究領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海陽產的太空白黃瓜、太空小櫻桃必將成為廣大老百姓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食。
早在2001年,包括“海陽白玉”黃瓜在內的13個黃瓜品種,就隨“神舟2號”飛船升空,開展相關的航天育種工作。
今年1月16日,“朱吳大課堂”邀請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空間技術研究院高級工程師,國家航天育種成果轉化中心執行主任,著名航天科普作家,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常務理事張傳軍現場授課。課上,張傳軍從朱吳鎮農特產品優勢及可行性方案等方面,講解了如何用好太空育種推動改良農產品品種助力農業產業發展,著力提高農業供給側改革的質量和效率。而這也為此次海陽農產品種子搭載“胖五”成功飛天埋下了伏筆。目前,“航天育種”已列入朱吳鎮的“十大招商方向”。朱吳鎮將以此次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發射為契機,緊緊抓住海陽市“東方航天港”建設機遇期,圍繞航天產業、航天科技不斷用力,積極探索建設航天育種轉化基地,推動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助力夯實鄉村振興產業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