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膠東在線5月22日訊(記者 王向榮 通訊員 劉超 岳立新)一顆紅心,一腔熱血,一身正氣!煙臺退役軍人鄒玉波20年堅守一件事,只為傳承紅色基因。
走進軍營,他始終牢記使命,扎根軍營鍛煉成長,多次被表彰為“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優秀基層干部標兵”“學雷鋒先進個人”,先后3次榮立三等功;脫下軍裝,他謹記一日當兵、一生是兵,肩扛沉甸甸的責任,始終沖鋒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19年如一日投身無償獻血事業,從自己無償獻血,到發起組建“福山區紅色愛心之家”無償獻血志愿者服務隊,現在,他和他帶領的志愿者隊伍,已經成為煙臺市精神文明建設的一支“硬核力量”。他先后被表彰為“煙臺市優秀志愿者”“煙臺市學雷鋒志愿服務最美志愿者”“助力健康城市建設優秀志愿者”“紅十字會工作優秀志愿者”,煙臺市“最美退役軍人”、山東省“優秀退役軍人”,2012年和2016年,兩次榮獲“全國無償獻血個人奉獻獎金獎”,2018年榮獲全國無償獻血志愿服務最高榮譽“終身榮譽獎”。
心系軍營助力強軍實踐,20年堅守一件事只為傳承紅色基因
鄒玉波是地地道道的煙臺人,長著一張國字臉,身材高大魁梧,1990年3月,18歲的鄒玉波參軍入伍。
偵察兵出身的鄒玉波,深知軍魂對一個軍人的重要。擔任“珍寶島戰斗功臣連”指導員時,他注重聚焦基層官兵的思想,把軍魂基因植入官兵靈魂,用好紅色傳統資源,在強軍實踐中引領官兵思想向改革強軍上轉變,精力向練兵打仗上聚焦。他堅持用紅色精神建連育人。連隊每逢干部調整補充、新兵入伍、老兵退伍、執行大項任務等時機,都要組織官兵參觀榮譽室,重溫革命先輩的英雄事跡,用傳統凝心聚氣,激發官兵士氣;每年3月2日的珍寶島自衛反擊作戰紀念日,他都要組織官兵在連旗下宣誓,用錚錚誓言教育官兵牢記連隊光榮歷史,珍惜來之不易的榮譽;通過開設“百兵講壇”、把“課堂”搬到演訓場、搬上任務一線,在追憶英雄模范單位和榮譽稱號歷史由來故事中把紅色軍魂送達官兵心靈深處,連隊官兵“真打實備練起來、人人參與比起來”蔚然成風,各項工作捷報頻傳:所在單位官兵先進典型層出不窮,上級評選先進單位從未落選。
2011年,鄒玉波自主擇業退出現役。20多年的軍旅生活,軍魂已經熔鑄他的血脈。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會上,伴隨著恢弘激昂的《鋼鐵洪流進行曲》,戰旗方隊100面榮譽旗幟列陣通過天安門廣場,“珍寶島戰斗功臣連”的旗幟獵獵飄揚。歲月靜然,時光老去,很多老英雄已經皓首蒼顏,讓老兵“回家”!頓時,強烈的使命感涌上鄒玉波的心頭。

在征得部隊首長同意并經過周密細致的籌備,2019年2月,鄒玉波籌劃組織的“讓老兵回家”系列活動在駐軍某部拉開序幕。營區門口“熱烈歡迎老兵回家”的橫幅鮮艷奪目,旅常委班子帶領全體官兵列隊歡迎。參加紀念活動的老兵們整齊列隊,昂首挺胸,邁著矯健的步伐,走進了50年來朝思暮想的連隊;氐皆洃鸲、生活過的地方,老兵們興奮不已,盡管連隊移防數次,營區幾經更改,官兵換了一茬又一茬,但鮮紅的旗幟依舊飄揚,熟悉的軍號依舊嘹亮,官兵的精神依舊振奮。熟悉的場景,鏗鏘的聲音,像是穿越到過去,又像是飛躍到眼前……面對此情此景,鄒玉波哭了,老英雄們哭了,連隊的戰友們哭了,但一顆顆尚武愛國的心卻緊緊地凝聚在了一起。
軍人本色融入愛民行動,19年如一日堅持無償獻血18000毫升
2001年9月,鄒玉波被選送到解放軍西安政治學院學習,一次在街頭上看到西安血液中心“醫院有危重病人,急需用血”的宣傳,想到獻血能挽救生命,就義無反顧的走上了采血車,完成了他的第一次無償獻血。就是這個體驗不同的第一次,讓鄒玉波深感無償獻血事業和志愿服務崗位光榮。自2001年至今,鄒玉波已參加無償獻血89次,累計獻血量18000毫升,兩次榮獲國家衛生部(衛計委)、中國紅十字會總會、解放軍總后勤部“全國無償獻血個人奉獻獎金獎”,并獲得最高榮譽“終身榮譽獎”。
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只有當涓涓血流匯集在一起,才能成為愛心的海洋。在自己堅持無償獻血的同時,鄒玉波利用業余時間,向熱心關注和參與無償獻血公益事業的各界人士宣傳無償獻血,引導更多的愛心人士參與無償獻血。在他的引領下,目前福山區已經有固定獻血者350余人,相當于每750個福山市民中,就有一位固定獻血者。他們當中,有2人獲全國無償獻血志愿服務最高榮譽“終身榮譽獎”,48人次獲得“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36人次獲得銀獎、75人次獲得銅獎。

2009年12月,他發起組建了無償獻血志愿者服務組織-福山區“紅色愛心之家”志愿者服務隊,用自己的行動為關心支持無償獻血的人們送上一份關愛,用愛心回報愛心,宣傳普及無償獻血知識、招募組建無償獻血者隊伍、為無償獻血者提供服務。
這個愛心團隊為什么叫“紅色愛心之家”?鄒玉波解釋說,“紅色”是血液的顏色,代表著生生不息的健康生命;“愛心”是指無償獻血者用愛心奉獻社會,救治生命!凹摇敝高@支聚集了愛心人士的無償獻血者志愿服務隊伍,是一個愛心盈盈、生機勃勃的大家庭。
隊伍組建了,怎樣開展活動、怎樣調動志愿者積極性?為了“紅色愛心之家”的長遠發展,為了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他把自己大量的業余時間用在了志愿者隊伍建設上,從制定計劃方案到組織開展活動、從招募培訓志愿者到協調溝通聯絡,都活躍著他的身影。由于流動采血車停在市區繁華的商業地段,個別商家怕影響生意,有抵觸情緒,他就挨個商家做工作,講獻血救人的社會意義、講自己對無償獻血的認識、講自己的獻血經歷,他的真誠感動了商家,不僅不再抵觸,還主動為采血車工作人員提供便利。2017年8月,鄒玉波突發主動脈夾層,經過緊急手術,在體內放置了長21厘米的支架,才把他從死亡線上搶救過來。即便如此,他依然心系無償獻血志愿服務,在病床上,也堅持和其他志愿者探討志愿服務工作的開展。兩個月后,他術后第一次能自主走出家門,首先想到的是到采血車,去和“紅色愛心之家”的志愿者一起做志愿服務,宣傳無償獻血。在他帶領下,福山區的無償獻血者和志愿者凝心聚力,眾志成城,秉持“為救治他人伸一把手,為文明城市獻一份力”的理念,精神文明當先鋒,志愿服務展風采,人人爭做政治立場的堅定者、文明精神的傳播者、全民愛心的志愿者、良好家風的示范者。
紅色基因融入城市血脈,為大愛福山奉獻自己他永不懈怠
因為一件事,愛上一座城。鄒玉波認真踐行“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和“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組織退役軍人、福山區無償獻血志愿者,利用節假日、無償獻血者日、國際志愿者日等時間,進社區、進學校、進商超、進軍營,宣傳無償獻血知識,號召社會各界人士參與無償獻血,用可再生的血液挽救不能重來的生命,讓愛心升騰,為大愛福山注入了文明血液,更詮釋著城市品格,讓城市文明熠熠生輝。
2016年12月,在福山區紅十字會的支持下,他積極協調煙臺汽車工程職業學院,成立了“紅色愛心之家志愿者服務隊煙臺汽車工程職業學院分隊”。幾年來,吸納了300余名大學生志愿者參與到無償獻血志愿服務隊伍中來,每年固定在全校組織發動兩次大型無償獻血活動,先后有2569名師生參加無償獻血,累計獻血量792960毫升,獻血人數和獻血量均居駐煙高校榜首。2017年,煙臺汽車工程職業學院榮獲“全省無償獻血先進高校”榮譽稱號。2018年,他們和學校發起的大學生“熱血青春接力生命,人道博愛奉獻社會”社會實踐項目,獲得山東省紅十字會專項項目資金支持。
在做好無償獻血志愿服務的同時,他還積極參加其他社會公益活動。他捐獻血樣,加入到全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給需要造血干細胞移植的患者帶去重生的機會和希望;他參加捐資助學,一對一結對資助困難學生;他不忘部隊培養,積極發起“關愛老兵,情暖夕陽”活動,助力老兵回老部隊和曾經戰斗過的地方尋訪;他所在的養老機構,在煙臺市退役軍人事務局指導下,研究解決困難老兵的養老難題……鄒玉波經常說:“城市文明沒有門檻,對生活在這座城市中的每個人來說,大家都是普通人,但都可以通過微小的善舉去助人為樂,即使些許小事無人見,即使默默無聞少人問,平凡依舊可以寫就偉大”。

今年春節,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為避免交叉感染,絕大多數人選擇居家防疫,街頭行人稀少,參加無償獻血的人數驟然銳減,煙臺血液庫存急劇下降,臨床用血缺口不斷擴大。使命在肩,戰斗有我。鄒玉波立即組織退役軍人、福山區“紅色愛心之家”無償獻血志愿者,在做好自身防護的前提下,走出家門勇敢逆行,分頭到中心血站和福山區采血車,參加無償獻血,從2月1號到3月31號,共發動近400人參加無償獻血,捐獻全血62900毫升,捐獻血小板200多個治療量。他們用實際行動,助力疫情防控,為急需用血的患者帶去一份生的希望,成為疫情期間最熱血的“蒙面俠”和最美的“逆行者”。

一日當兵,一生是兵。雖已脫下軍裝,但責任始終在肩。如今,鄒玉波和他們印有福山區“紅色愛心之家”志愿者服務隊的紅馬甲,已經成為這座城市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成為精神文明建設和志愿服務工作的一支生力軍。但鄒玉波卻淡然如初,為煙臺這座文明港城貢獻自己的力量從未懈。骸斑@沒啥,就像當初選擇當兵一樣,我想做點有意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