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膠東在線5月29日訊(通訊員 徐凱麗) 垃圾分類關系千家萬戶,看似是微不足道,卻牽著民生、連著文明。早在2018年10月,煙臺市萊山區就選取了祥隆廣場、黃海明珠山莊小區、永銘中學作為試點單位先行先試,通過市場化運作招標專業垃圾分類企業,按照垃圾四分類模式展開試點工作。如今,試點已近兩年,萊山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進展如何?記者從區綜合行政執法局了解到,截至目前,萊山區發放家庭分類垃圾桶1798個、垃圾袋約4.5萬卷,投入分類垃圾桶536個,成效顯著。下一步,萊山區將分“三步走”,三年之內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
效果明顯,垃圾分類試點參與率達到90%以上
“搞垃圾分類以后,我們這小區環境好了不知道多少。”家住黃海明珠山莊小區的居民孫先生,提起垃圾分類,不住地豎大拇指。作為萊山區的三個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單位之一,2018年10月以來,黃海明珠山莊的垃圾分類工作在區綜合行政執法部門、運營企業、物業及業主們的通力合作下開展得有聲有色。
目前,黃海明珠山莊小區共建設二分類廚余、其他桶站78套,四分類可回收桶站5套,智能發袋機2臺。為了更加方便居民完成投遞工作,分類垃圾桶設置刷卡和掃碼兩種開蓋方式,還為居民提供足夠的二維碼貼紙,居民可將二維碼粘貼到垃圾袋上進行掃碼投遞。除去社區的智能四分類垃圾箱與智能二分類垃圾箱,為了方便居民生活,運營企業還每月為居民提供兩卷可降解垃圾袋使用,居民可以直接在智能發袋機上領取。為了鼓勵居民進行垃圾分類,采用積分獎勵政策,居民日常垃圾分類產生的積分可用于小區物業費用抵扣、水電費抵扣、商鋪購物以及網上商城預約兌換,非常方便。
萊山區綜合行政執法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黃海明珠山莊小區作為萊山區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單位,通過政府招標形式引入垃圾分類專業化公司進行運行,垃圾分類采取全智能化、市場化模式,從宣傳到運行,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從居民源頭進行垃圾分類投放,企業進行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并最終進行分類處理,目前來看,效果非常明顯。不僅僅是黃海明珠山莊小區,在其他兩個試點單位,試點工作同樣有條不紊地向前推進。
試點工作取得成效,離不開居民的積極參與。在黃海明珠山莊小區,生活垃圾分類對于每位居民來說,已經成為一種習慣。“綜合執法局、社區幾乎天天都在宣傳生活垃圾分類,確實是人人都知道。”居民周女士說。從試點工作啟動以來,萊山區累計發放垃圾分類指導手冊2.7萬份,發放家庭分類垃圾桶1798個、垃圾袋約4.5萬卷,設置各類宣傳牌476處,組織各類主題活動80次,垃圾分類試點知曉率達到95%以上,參與率達到90%以上。
措施到位,完善優化運行體系并建立獎勵機制
宣傳工作到位,居民積極參與,為生活分類試點工作開了個好頭。如何讓生活垃圾分類深入人心,由點到面普及開來,還要有相應的保障和服務措施。
試點工作開展以來,萊山區逐步完善配套設施和人員配置。投入資金200萬元,設置智能二分類垃圾箱92套、可回收與有害垃圾回收箱5套,垃圾箱積分兌換一體機6套,投入分類垃圾桶536個,配備垃圾分類管理人員21人,配套小區垃圾轉運車、可回收有害垃圾專用車輛及清運車共5輛,建設廚余垃圾分揀站1座、可回收垃圾分揀站1座。
圍繞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4個主要環節,萊山區不斷完善和優化運行體系。可回收垃圾由企業運輸至再生資源回收企業進行資源化利用;廚余垃圾、其他垃圾依托現有處理體系,統一運輸至餐廚垃圾處理廠及生活垃圾綜合處理發電廠分類處置;有害垃圾運送到具備危險廢物無害化處置資質的專業企業處理。試點運行以來,日均產生垃圾總量2900公斤,其中可回收垃圾75公斤、廚余垃圾800公斤、有害垃圾5公斤、其他垃圾2000公斤。
為鼓勵居民積極參與生活垃圾分類,萊山區還建立獎勵機制。以家庭為單位建立居民電子積分賬戶,累計發放垃圾分類積分兌換智能卡2518個,鼓勵引導居民通過垃圾分類積分兌換物品,提升居民參與生活垃圾分類的積極性。
強化督導考評機制,制訂詳細的分類考核辦法和評分標準,定期對企業運行情況進行監督考核,將考核結果作為向企業核撥經費及評選生活垃圾分類試點標兵單位的依據,提升市場化運作企業服務水平。
萊山區還精心組織考察調研,學習外地的先進經驗。先后兩次到杭州、上海等地學習垃圾分類工作經驗,為開展試點工作積累經驗。2019年以來,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節能司、省政府政策研究室、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和上海長寧區、淄博張店區、泰安寧陽縣等上級部門、兄弟縣市區先后到萊山區視察交流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工作并給予高度評價。
全面部署,三年之內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全面鋪開
今年7月1日起,煙臺市區生活垃圾分類將開始施行。已經先行一步的萊山區,在生活垃圾分類方面有哪些規劃和安排?
據萊山區綜合行政執法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萊山區將進一步完善生活垃圾分類組織體系。認真學習貫徹煙臺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意見,成立生活垃圾分類專項工作推進組,制定符合萊山區特點的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特別是結合老舊小區改造工作,進一步明確任務目標、責任主體、工作標準、完成時限,堅決按要求做好生活垃圾分類各項工作。
進一步理順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流程,總結前期分類試點工作經驗,根據《煙臺市市區生活垃圾分類實施方案》要求,借鑒先進地區經驗,通過“試點先行”“典型帶動”“分期、分批實施”等措施,力爭2年左右時間在全區分階段逐步推廣生活垃圾分類工作。
第一階段:試點先行階段(至2020年底)。建立完善的生活垃圾分類組織體系架構,配套設置垃圾分類后的基礎轉運、處置系統。在政府及所屬機關事業單位先行全面鋪開,覆蓋率100%。將醫院、學校、銀行、商業綜合體、養老機構等公共機構行業劃分為獨立“條線”,與機關事業單位同步推行,覆蓋率100%。按人口比例選取一定數量居民區采取市場化運作模式,開展社區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建設,覆蓋率達到10%左右。同時完善生活垃圾分類組織體系架構,健全政策性文件規范,確保生活垃圾分類參與率、準確率等達標。
第二階段:逐步推廣階段(至2021年底)。對區內生活垃圾分類進行推廣,將更多居民社區及沿街商鋪等各行業“條線”納入垃圾分類參與范圍。同時選取部分農村村居,以干濕分離為主,落實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至第二階段結束,全區生活垃圾分類體系運轉更加成熟,具備更強的廚余垃圾末端處理能力,社區生活垃圾分類比例超過50%,沿街商鋪分類覆蓋率達到90%以上,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比例達到50%,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10%以上,資源化利用率達到80%以上,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
第三階段:全面覆蓋階段(至2022年底)。在鞏固前兩階段工作基礎上,在全區范圍內科學、合理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做到全面覆蓋。至第三階段結束,全區居民對生活垃圾分類達成廣泛共識,知曉率、參與率、準確率達到100%。生活垃圾收集、轉運、處置體系健全,萊山區機關企事業單位、居民社區、公共場所、醫院、學校、銀行、商業綜合體、沿街商鋪等各行業“條線”及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到100%,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0%以上,資源化利用率達到100%,無害化處理率保持100%。
在穩步推進的同時,萊山區將進一步強化宣傳指導和監督考核。加大宣傳力度,將生活垃圾分類融入居民日常生活,不斷提高市民群眾對生活垃圾分類的知曉率和參與率,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生活垃圾分類的良好氛圍。建設生活垃圾分類專業指導隊伍,開展各行業分類指導,加強垃圾分類相關政策、規范、操作等知識培訓,引導各行業科學落實垃圾分類指標任務。同時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類監督考核隊伍、工作機制,對各領域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進行監管考核,以嚴管促落實,力爭在全市率先完成生活垃圾分類任務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