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勢借力“國字號”,蘋果之都再起航
膠東在線5月29日訊(通訊員 言芳 倩倩 樹亮) 中國蘋果看煙臺,煙臺蘋果看棲霞。作為煙臺蘋果核心產區的棲霞市,自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一直引領中國蘋果產業的發展,先后獲得“中國蘋果之都”“中國水果第一市”等榮譽稱號。
為全面貫徹省果業發展現場會議精神,落實《山東省推動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推動煙臺(棲霞)蘋果產業再造新優勢、再攀新高峰,棲霞市搶抓機遇,不斷加大“雙招雙引”工作力度,特別是在引進建設“國字號”科研機構上下功夫、求突破,“中國農科院果樹研究所棲霞蘋果試驗站”應時而生。
通過試驗站,棲霞市引進高層次果業專家22名,引進國內外蘋果新優品種56個,定制“十大主推技術”,開展“百名博士進棲霞”活動,開展線上技術培訓講座,圍繞推動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一系列舉措正徐徐展開。
科技聯姻,構筑蘋果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為切實推動蘋果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棲霞市把科技創新作為引領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通過外招內引、聯合共建的方式,吸引“國字號”科研機構入駐棲霞,為蘋果高質量發展注入不竭動力。
該市成功與中國農科院果樹研究所聯合舉辦“中國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會議”,簽訂共建“中國農科院果樹研究所棲霞蘋果試驗站”合作協議,這是該市首次引進“國字號”院所在本地建設的科研機構,也是中國農科院果研究所設在東部地區的首個蘋果試驗站。
為加快推進棲霞蘋果試驗站落地運行,棲霞市政府主要領導親自部署、親自調度,主持召開市政府常務會議專題研究建站事宜,將試驗站建設納入全市“三重”工作,定期督導落實。棲霞市委組織部、科技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財政局等相關部門全力配合試驗站建設,在政策資金、土地審批、人員配套、對上爭取等各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并努力克服疫情影響,通過電話、網絡、召開視頻推進會議等多種形式,加強雙方溝通對接,積極幫助中國農科院果樹研究所辦理項目建設相關手續,僅用一周時間完成土地劃撥審批,一個月時間完成規劃建筑方案設計并通過規委會研究審議,保障了試驗站建設總體進度和順利推進。2020年3月,中國農科院果樹研究所棲霞蘋果試驗站管理處正式成立,為正處級科研機構,作為中國農科院果樹研究所的外駐部門,由雙方共同選派人員進站開展工作。
科學規劃,打造蘋果科技創新新高地
棲霞蘋果試驗站規劃總面積420畝,主要包括綜合科研實驗區20畝、中試示范區300畝、技術集成示范區100畝。其中,綜合科研實驗區規劃建筑面積6405.52平方米,主要建設綜合試驗大樓、貯藏保鮮加工實驗樓,配套專家、博士后和研究生工作站、專業實驗室、科技成果多功能展示廳、培訓中心等。中試示范區主要建設品種選育區、苗木繁育區、設施果業試驗區,配套連棟現代智能玻璃溫室和氣象觀測站等,是蘋果試驗站的試驗示范基地。技術集成示范區主要將試驗站研發的先進技術成果進行集成應用,是蘋果試驗站的成果展示基地。
棲霞蘋果試驗站重點開展蘋果產業新品種、新技術、新成果研發與試驗示范,打造蘋果產業的品種培育基地、成果轉化基地、技術示范基地、人才培養基地、國際合作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是推動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創新載體和智庫。通過建設棲霞蘋果試驗站,將極大提升棲霞乃至煙臺蘋果的科技含量和科技水平,加速蘋果產業邁入智慧化、高端化發展軌道,為推動農業現代化和鄉村振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招才引智,探索科技示范推廣新模式
圍繞推動蘋果產業綠色高質量發展,打造蘋果產業研發創新高地和高標準試驗示范基地,棲霞市充分發揮人才作用,通過蘋果試驗站柔性引進中國農科院果樹研究所黨委書記、國家蘋果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叢佩華,中國農科院果樹研究所副所長、國家蘋果育種中心副主任程存剛等高層次果業專家22名,與中國農科院果樹研究所研究確定蘋果試驗站專家團隊,涵蓋蘋果全產業鏈的15個課題組,探討開展“百名博士進棲霞”活動,采取選派博士專家結對包幫鎮村、企業的形式,幫助指導解決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困難,示范推廣先進技術、成果等,為蘋果產業發展提供高層次人才和智力支撐。
試驗站專家們根據棲霞地區特色量身定制了“兩無兩改降成本、三精三高增效益”的“十大主推技術”,引進推廣國內外蘋果新優品種56個,制定《棲霞蘋果試驗站2020年工作任務》,明確了8項重點工作任務的實施方案、責任人和實施時間,全力保障試驗站科研、示范、培訓等各項工作的順利實施。
為保障疫情防控和農業生產“兩手抓”“兩不誤”“兩促進”,專家們結合果農實際需求,改線下面對面指導為線上直播培訓,通過“果都黨建”微信公眾號舉辦“果業技術大講堂”,使果農能夠足不出戶、隨時隨地收看果業專家技術講座,為果農開展針對性的技術指導和培訓服務,目前已累計舉辦5場,累計收看超10萬人次,受到廣大果農的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