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膠東在線6月10日訊(通訊員 李丹丹 王茜瑋) 近日,煙臺市口腔醫院耳鼻喉科首席專家張慶泉教授在煙臺市口腔醫院住院部成功實施上頜骨相關囊腫的鼻內微創手術,實現了口腔科與耳鼻喉科聯合診療的重大突破。“患者有多個囊腫,其中一個位于上頜竇,而且非常大已經嚴重影響面容,如果像以前一樣從口腔進行手術,不僅創傷大,而且患者術后恢復期長,很長時間不能正常飲食。如果從鼻腔內進行手術,不僅手術時間短而且創傷小,患者的手術效果和舒適度都很高。”從進手術室到手術結束,張慶泉教授僅用了20分鐘,患者面部囊腫已經完全消除。
隨著醫學技術的日新月異,疾病的診療方法也越來越多,專業的分科也越來越細。如今,對于很多治療難度大、涉及多個學科的疾病,單科診療已經不再適宜,只有通過多學科聯合,采取多學科診療模式,共同為患者診斷、制定個體化診療方案,才能為患者提供更適合的治療。

“從上個世紀80年代已經有類似的手術案例,耳鼻喉科和口腔科屬于相鄰學科,因此,在許多專業知識方面有交叉,針對不同患者、不同病情選擇最恰當的治療方案,可以提高治療效率,為患者減輕痛苦。”張慶泉教授表示,耳鼻喉相關專業不僅能處理上頜竇囊腫,在兒童打鼾治療等方面也有重要作用。“兒童打鼾的原因有鼻腔、舌位置、牙齒咬合等多種因素,需要通過多學科的綜合判斷來確定病因,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治療。”
不僅如此,學科聯合的模式也更利于醫生的個人成長,通過多學科會診,不同學科的醫生在一起探討研究,讓年輕醫生接觸到自身學科以外的知識,取長補短,優化自身的技術水平,培養年輕醫生多視角、全方位的醫學思維。
更多創新將實現更大跨越。煙臺市口腔醫院住院部自2020年4月底試運營至今已成功接診200余名患者,包含正頜外科、唇腭裂、頜骨囊腫、復雜牙拔除等多個病種。口鼻相關外科學的開展,將構建多學科協作的疾病診療模式,促進部分前沿領域和關鍵技術的突破、臨床轉化及應用,提高診療服務能力,發揮區域輻射能力及帶動作用,更好地服務于煙臺及周邊廣大人民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