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膠東在線7月8日訊(記者 王向榮 鄔勇)7月8日上午,煙臺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水文事業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有記者就我市水文系統在防汛抗旱減災工作中的主要作用、今年水文支撐防汛減災的新舉措進行提問,煙臺市水文局黨委書記、局長衣學軍給予回答。

煙臺市水文局黨委書記、局長衣學軍
1~6月份,全市平均降水量310.5毫米,比去年同期偏多160.1%;比歷年同期偏多62.4%。各縣市區降水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偏多85.4%~305.9%;與歷年同期相比,偏多38.4%~93.4%。7月1日,全市大中型水庫總蓄水量為2.21億方,遠低于正常年蓄水量。從目前情況看,降水量整體偏多,對于十年九旱的煙臺春季來說,抗旱壓力低于往年,地下水水位正在恢復常年水平,但由于之前長期干旱和降雨強度較小,沒有產生較大的地表徑流,地表蓄水量仍然遠遠滿足不了水資源需求。
根據氣象部門預測,今年我國氣象水文年景較差,膠東半島地區存在極端強降水事件的可能,水旱災害防御形勢不容樂觀。2018年“溫比亞”和2019年“利奇馬”臺風暴雨均曾從我市擦肩而過,連續兩年對濰坊彌河流域周邊造成強烈沖擊,成災嚴重。“狼來了”的故事啟示我們,必須做好發生超標準洪水的防御準備。市水文局將濰坊彌河“利奇馬”暴雨洪水進行移植,對該暴雨發生在我市大沽夾河、東五龍河、黃水河流域進行模擬推演,結果顯示,如果我市發生此級別暴雨,將對我市超標準洪水防御體系造成嚴重挑戰,出現極端災害情況的幾率較高。目前分析結果已報告給市政府,引起高度重視,陳飛市長和崔宗濤副市長先后批示,市防指及各縣市區防指進行專題研究,對全市超標準洪水防御工作進行了針對性部署。
為了做好今年防防洪減災工作,全市水文系統進行充分的準備工作。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按照“頂得住、測得到、報得出、報得準”的目標,進一步落實防汛測報責任制,嚴格執行汛期特別工作制度,成立專家組和應急隊,確保領導到位、責任到位、措施到位、紀律到位。
搶抓水文監測設施工程建設。統籌推進疫情防控與水文監測設施工程建設,至6月30日,2019年度水毀工程全部完工投入使用,納入全省重點水利工程項目的總投資4000多萬元的骨干河道、中型水庫與水文監測能力提升工程主體工程全部完工。
強化精準服務,拓展洪水預報范圍。組織全市水情專家編制了《煙臺市中型水庫洪水預報參照方案》,將洪水預報范圍從3座大型水庫擴展到29座大中型水庫。
切實提高洪水預報預警能力。組織專家實時分析研判雨水情,定期編制報送《煙臺市大中型水庫抗洪能力預測》,為各級政府提前做好防災應急準備提供決策依據。
充分發揮基層水文服務體系的基層保障和區域輻射優勢,籌集資金建立民間巡測員制度,發動民間力量參與應急水文測報,提升應急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