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山東省“重點工作攻堅年”,也是“改革攻堅年”。為認真貫徹落實全省“重點工作攻堅年”和全市重點工作攻堅動員大會精神,聚焦建設新時代改革開放高地目標,聚焦15項改革攻堅,全面反映我市深化改革的實踐探索和創新做法,集中展示煙臺在改革攻堅中的好典型好經驗,本報特別推出“風勁帆滿海天闊——改革攻堅看煙臺”大型系列報道。
“自貿區篇”共5篇,全方位展示山東自貿區煙臺片區掛牌近一年來,主動對標全國先進自貿區,力爭各項工作走在全國新設自貿試驗區前列的創新成果和改革成效,敬請關注。
獲批一周年,自貿區煙臺片區提煉總結上報一大批創新案例,全省或全國首創率超過60%——
敢試敢闖敢創新
自貿區是創新的高地,不是政策的洼地,建設的關鍵是制度創新。
“煙臺片區要從自己的實際出發,以更新的改革理念、更大的改革魄力、更硬的改革舉措,根據不同特色和定位進行獨創,努力在新一輪自貿區建設中闖出新路、創出特色,走在前列。”市委書記張術平對自貿區煙臺片區搶占制度創新先機、推動實施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創新曾作出這樣的指示。
一年來,自貿區煙臺片區勇當“探路者”,主動對標先進地區,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深入開展系統集成性改革、突出流程再造、推進制度創新,探索特色化、差異化發展。如今,改革的“苗圃”已開枝散葉,一個個制度創新的“良種”早已播下,并將從這里播撒向全國。
01
在制度創新中尋找活力
在自貿區建設中,制度創新是核心。抓住制度創新這個自貿區發展的“棋眼”,煙臺片區收獲了一批可圈可點的創新成果。
“沒想到還沒出正月,尤其是還在疫情期間,就能這么迅速拿到營業執照。”2月20日,煙臺開發區駐韓招商處在首爾頒發了“麗源莎(煙臺)科技有限公司”、“路福(煙臺)電子科技有限公司”2家公司的營業執照,剛剛拿到營業執照的路福電子科技代表理事趙晟秀非常激動。
這一創新,正是自貿區煙臺片區實行的中日韓投資便利化“跨國辦”新模式。煙臺片區探索將政務服務延伸至日本、韓國等國家,制定了《跨國審批服務實施細則》,投資者不出國門,就能快速辦理自貿區煙臺片區的營業執照和經營許可證,實現了跨國“零跑腿,不見面”審批。截至目前,已經為6家韓國企業、3家日本企業、1家馬來西亞企業和1家匈牙利企業提供了跨國審批服務。
這種“走出國門”的服務還在不斷延伸,自貿區煙臺片區以“跨國辦”為起點,逐步延伸服務鏈條,通過本地銀行的“雙錄系統”實現了為投資商跨境銀行開戶,業務探索拓展至公司變更和注銷、外貿備案等一系列事項,利用線上、線下兩個渠道提供雙向咨詢服務,縮小各國由于制度差異帶來的跨國經營成本負擔,為強化跨國投資便利化和“后疫情”時期對外經貿合作提供了“煙臺方案”。
不只是中日韓投資便利化“跨國辦”新模式。自貿區煙臺片區圍繞《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確定的100項創新試點任務,制定了自己的《實施方案》,細化梳理了170項創新事項,主動研究、系統謀劃,梳理發布一攬子政策舉措,推進實施一系列制度創新。
數字最具說服力:截至目前,自貿區煙臺片區提煉總結上報了一大批制度創新案例,其中全省或全國首創率超過60%,同步產生實踐創新成果30多項。
在全國首創的工程建設項目“四書合一、三一審批、一鏈辦理”新模式被商務部官網推廣。所謂“四書合一”,即對自貿區煙臺片區范圍內的區級審批、核準的非高耗能行業項目、非重大涉穩項目,將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或項目申請報告),與節能報告、社會穩定風險分析報告、水土保持方案等進行整合,共同形成一個報告文本。“三一審批”,即實行一體編制、一次報審、一文批復。實行“四書合一,三一審批”后,報告編制時間壓縮2/3、審批時間壓縮3/4,為企業減少支出費用近60%。
“不做盆景,做苗圃”,自貿區煙臺片區還在全國范圍內首創了包括多方聯動構筑海洋生物資源“大養護”格局、“閉環管理”聯動機制破解海洋牧場融資難題、進口散裝葡萄酒保稅加工新模式等創新案例。
立足全省謀創新,自貿區煙臺片區也是收獲頗豐:創新開發服務貿易對外支付稅務備案全程電子化系統、“人才業達”云服務系統,開創信保基金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新模式,推行市場主體“極速準入、同步準營”機制,開展企業開辦“集成合一”流水服務,實現政務服務“自我聲明辦、云上辦”為民服務“碼上辦”,開展 “智慧”辦稅新模式等。
當然,還有包括測試車輛監管創新助力汽車研發、“貨物儲運狀態分類監管”業務創新、科稅聯動助力高企快速孵化等在內的一系列改革創新做法也成為自貿區煙臺片區深耕制度創新的生動注腳。
02
在特色定位中加速重構
在自貿區煙臺片區獲批之前,全國已經設立了12個自貿試驗區,初步形成了自由貿易的制度性優勢。好改的都改了,好走的路都趟出來了,剩下的都是“硬骨頭”。可以說,煙臺片區的建設,既面臨前面已經發展相對成熟的自貿試驗區,還面臨上海臨港新片區這個升級版的新標桿,更面臨同時獲批的其余5個自貿試驗區以及濟南、青島片區的激烈比拼。
在這種形勢下,煙臺片區如何“突圍”?找準定位,突出特色,拓展新興業態。
疊加中韓(煙臺)產業園,這是煙臺片區獨一無二的優勢。“國家賦予煙臺片區‘深化中日韓區域合作,打造中韓貿易和投資合作先行區’的試驗任務,就是希望煙臺發揮好這一特點,服務國家戰略。”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工委書記、管委主任,自貿區煙臺片區管委主任牟樹青告訴記者,自貿區煙臺片區利用這個“獨一份”的巨大特色,高標準建設中韓(煙臺)產業園,探索建立以產業鏈合作為核心的“兩國雙園”聯動發展機制,支持中韓科創孵化基地建設,開展中韓標準化建設,探索中日韓互惠型貿易便利化等。
一系列喜人成果早已顯現:
4月3日,煙臺開發區與韓國法務法人溫大地律師事務所舉行“云簽約”儀式,這是山東自貿區煙臺片區引進的首個外資律師事務所。項目落地后,將更好地為在煙韓資企業及韓國僑民提供法律咨詢服務。
4月9日,全省首家韓資獨資職業技能培訓機構落戶煙臺片區。自貿區煙臺片區也在全國范圍內首創性地開辟了允許自然人直接申請、申請材料容缺受理、不分階段申請設立的引進外商獨資職業技能培訓機構的新路徑,以制度性開放舉措吸引了多家外商獨資職業技能培訓機構來煙臺投資,解決了國內新興職業技能人才的優質培訓資源緊缺問題。
據統計,自貿區煙臺片區獲批以來,新落戶韓資項目同比增長2倍以上,成為國內韓資企業集聚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
與此同時,一期面積2.7平方公里的中日產業園也已啟動建設,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等產業,加快培育全球檢測、跨國銷售、國際結算等現代服務業,已落戶外商投資企業20多家,累計實際利用外資約6億美元。
發展海洋經濟,在“經略海洋”上謀求更大突破,是煙臺片區面臨的巨大資源優勢,煙臺片區聚焦“打造現代海洋產業基地”的試驗任務,不斷深耕海洋。高質量推進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建設,高標準打造海洋經濟創新中心(總部基地),高起點謀劃八角灣藍色種業硅谷,在全國率先提出建設現代化海洋種質資源引進中轉基地。
針對海洋漁業增殖放流缺乏科學規范體系的問題,自貿區煙臺片區在全國首創政企社科四方聯動,構筑海洋生物資源“大養護”格局。圍繞破解海洋牧場融資難題,全國首創海洋牧場融資風險評判標準,為海洋牧場建設快見成效提供金融保障。今年4月份,投資過百億的500強項目—煙臺經海海洋正式落戶自貿區煙臺片區,將通過探索海工裝備“制造+服務”模式,建成亞洲最大的海洋漁業規模化養殖基地。
力促“投資自由化”和“貿易便利化”,是自貿區建設的題中之義。自貿區煙臺片區圍繞打造自由市場,全面落實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建設雙向投資促進公共服務平臺,落戶全國首家以自貿區命名的知識產權保護中心,設立全省首個互聯網知識產權巡回審判庭。
拓展新興業態,自貿區煙臺片區圍繞“推動外貿轉型升級,建設貿易物流自由化樞紐”,大力發展貨物貿易新業態,培育服務貿易新模式,推動傳統貿易數字化轉型,構建空鐵海多式聯運,落地全市首單“1210”跨境電商保稅備貨模式,創新監管保稅原油混兌業務,大幅降低企業物流成本,吸引更多油品選擇到煙臺中轉。
03
在優化環境中贏得未來
營商環境是一個地區的核心競爭力,也是自貿試驗區改革的共性任務,自貿區煙臺片區以更高的站位、更寬的視野、更大的力度謀劃和推進改革,在更優的服務中贏得未來。
時間回到2019年9月2日,自貿區煙臺片區政務服務中心投入使用,成為全省首個開放海關業務窗口的政務服務中心。
不久后,自貿區煙臺片區又推出《關于促進自貿區建設進一步優化政務服務的20條意見》,喊出“全國最快”口號,設置企業開辦“集成式”服務、“證照同辦、多證聯辦”、探索跨國(境)審批服務等多項政務服務提速內容。以企業開辦“集成式”改造為例,自貿區煙臺片區將企業開辦所涉及的注冊登記、涉稅辦理、印章刻制、銀行開戶預審等“全要素”進行整合,實現企業開辦“只進1扇門,最多跑1次,2小時辦結”,大幅提升了行政審批效能。
圍繞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自貿區煙臺片區在全國率先推行“前置勘驗”“遠程勘驗”和“聯合勘驗”,實現部分事項“一日辦結”。
聚焦流程再造,自貿區煙臺片區還在全國首創“全鏈條全周期供地管理模式”。
“以往,從項目談判到落地投產過程中,會面臨諸多問題,比如在推進速度方面,有些項目的規劃方案設計、各項審批手續辦理等環節制約了項目落地進度;在項目實效方面,有些項目拿地后未開工、開工未投產、投產又與預期相差甚遠,而有些好項目卻因無土地指標不能落地等。”煙臺開發區規劃建設局副局長于榮介紹,“全鏈條全周期供地管理模式”就可以解決這些問題。
具體來說,就是將固定資產投資強度、畝均稅收等控制性指標及“帶方案出讓土地”要求納入項目投資協議,投資協議簽訂后,先行開展用地規劃方案設計,將規劃方案和各種控制指標作為必備條件納入土地出讓文件。對項目開工所需的各項審批手續提前預審,出具預審意見,待項目取得土地批準手續后,相關部門在限定時間內將預審意見轉為正式審批手續,實現拿地即開工,項目建成及達產后,繼續對投資協議和土地條件相關要求的承諾兌現情況實施監管。
在這一管理模式下,形成了從選址、設計到驗收全鏈條,從項目洽談到達產全周期的制度集成創新,切實推動好項目、實項目早落地、早投產。
創新金融服務,解決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推動跨境投融資便利化,也是自貿區煙臺片區優化營商環境、構建金融開放創新體系的目標所在。自貿區煙臺片區為不同成長類型的企業提供了不同的金融服務方案。針對跨國企業,降低跨境人民幣資金池設置門檻,實施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制度,率先開展資本項目收入支付便利化改革試點;針對科技型企業,創新實施科信貸、成果貸、知識產權質押貸,率先開展“投貸”聯動;針對中小微企業,全省首創“信保貸”,為“輕資產、無抵押”的中小企業提供增信,助力企業易融資、快融資。
一項項制度創新,一個個特色打造,一次次改革探索……每一次行動都是自貿區煙臺片區立足“為國家試制度,為地方謀發展”的戰略目標,大膽實踐,勇于開拓的全力前進。面向未來,自貿區煙臺片區還有更多潛力等待“挖掘”,可以期待的是,這一年輕的片區定將不斷迸發出新的活力,引領煙臺在高質量發展中鏗鏘前行。
來源:YMG全媒體記者 劉潔 通訊員 馬雙軍 王聰 趙峻峰 朱先俊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