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里,深讀煙臺的改革開放。
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是新時代全面推進改革開放的一項戰略舉措,在改革開放進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義。去年8月31日,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煙臺片區正式掛牌。運行近一年來,自貿區煙臺片區按照《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賦予的試點任務,大膽探索、積極創新、勇于突破,形成了一批改革創新成果,充分發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試驗田作用。為全面展示自由貿易試驗區煙臺片區的建設進展和成就,第一時間傳遞片區推進的創新探索和改革實踐,講述發生在29.99平方公里土地上的改革創新故事。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300多天的穩健運營后,自貿區煙臺片區發生了令人欣喜的變化,在掛牌一周年之際交出了一份不俗的“試驗答卷”:
這一年,推出制度創新案例23項、實踐創新成果30項,創新案例中全國或全省首創率超60%,制度創新的“良種”已然播下;
這一年,新增注冊企業4500多家,同比增長1.5倍,這“滿天星辰”成為自貿區發展的活力之源;
這一年,全市首個韓國國家級科技共建項目中韓科創孵化合作基地項目、總投資100億元的“亞洲單體規模最大、裝備水平最高、綜合效益最好”的煙臺經海海洋漁業有限公司項目等大項目相繼落地,智慧自貿重點項目全力推進,為自貿區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這一年,先進結構材料、生物醫藥兩大產業集群入選首批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產業生態體系日益完善;
……
一年來,自貿區煙臺片區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高質量發展成績單。
也是這一年,自貿試驗區讓開發區、讓煙臺與世界深度融通。作為面向亞太地區全方位開放合作的重要門戶,身處“一帶一路”沿線、環渤海經濟圈的煙臺,以自貿區為棋眼,在開放發展大棋局中沉穩落子,走出了一條奮力趕超跨越的高質量發展路徑。
時間的指針撥回2019年8月30日上午9點15分,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在濟南山東大廈金色大廳正式揭牌,濟南、青島、煙臺三個片區揭開神秘面紗。至此,煙臺正式入列“自貿之城”,加入自貿區“朋友圈”。
幾個小時后,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煙臺片區政策推介會在北京舉行,面向全球推介自貿區煙臺片區的亮點、特色與重點載體,推出一攬子先行先試的政策與行動計劃,全力打造新時代改革開放新高地。
第二天上午,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煙臺片區在煙臺開發區管委正式掛牌,隨后舉行建設動員大會、新項目入駐儀式、項目集中開工儀式,四大活動在一上午、兩個半小時內一氣呵成,標志著自貿區煙臺片區全面啟動。
主動融入國家戰略,以拼搶之姿定格片區建設的鏗鏘行動,源于煙臺對這一新機遇的新期待。
“對煙臺來說,這一次山東自貿區煙臺片區的設立是第三次大的發展機遇。”市委書記張術平曾這樣評價自貿區獲批對煙臺的重要意義。
此言非虛。這是繼國務院1984年把煙臺在內的14個城市作為第一批對外開放城市、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將煙臺列為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三核”之一后,煙臺迎來的第三次歷史性發展機遇。
萬華乙烯項目建設現場
機遇來臨,只有緊緊抓住,才能變機遇為實力。在自貿區煙臺片區、在開發區、在整個煙臺市,無論是市委市政府各級領導還是普通市民,都倍加珍惜這一難得的發展機會,人人爭當自貿區“推銷員”。
2019年10月10日至12日,張術平書記帶隊赴上海開展招商系列活動,“自貿區”成為推介的“王牌”。他細數煙臺從流程再造、重點領域改革到優化營商環境等各方面的努力,進一步增強企業家來煙投資的信心。10月19日至20日,在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系列活動中,張術平書記、陳飛市長積極推銷“自貿區”,向與會人員介紹自貿區獲批以來煙臺的改革創新實踐成果,以吸引更多跨國公司來煙投資興業。
2019年11月6日,在第二屆進博會召開之際,張術平書記在山東省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的推介會上,對中國(山東)自貿試驗區煙臺片區作了重點推介,誠邀企業家們來煙臺片區投資。當天下午,煙臺片區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舉辦國際經貿合作懇談會,現場九個重點項目簽約,涉及生物醫藥、特色園區、高端裝備制造等多個領域。
不僅有在家門口的邀請,還有走出去的誠摯推介。2019年12月1日至8日,煙臺開發區工委書記、管委主任,自貿區煙臺片區管委主任牟樹青率隊隨省、市代表團先后赴韓國、日本開展“雙招雙引”和自貿區推介活動,成功簽約重點項目5個,推進重大在談項目、合作事項8個,實地拜訪世界500強及跨國知名公司10余家,取得了豐碩成果。
馬不停蹄的踏實行動、緊鑼密鼓的招引活動、紛至沓來的新項目,正是自貿區煙臺片區主動融入國家戰略、構筑開放開發新格局的全力奔跑。
自貿區是創新的高地,不是政策的洼地,建設的關鍵是制度創新,而不是享受政策紅利。
“煙臺片區要從自己的實際出發,以更新的改革理念、更大的改革魄力、更硬的改革舉措,根據不同特色和定位進行獨創,努力在新一輪自貿區建設中闖出新路、創出特色,走在前列。”論及自貿區煙臺片區如何搶占制度創新的先機,牟樹青如是說。
一年時間運行下來,自貿區煙臺片區在改革開放的“深水區”積極探索創新,在制度創新、流程再造等方面都有突破,實現了一系列“零”的突破。
自貿區煙臺片區政務服務延伸至境外
去年10月17日,韓國首爾。山東米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韓方投資者白娟壽拿到了公司的營業執照,“在韓國,就可以申請注冊山東自貿區煙臺片區的企業,不用出國,就拿到了公司營業執照,太方便了!”
這是自貿區煙臺片區在海外頒發的首張營業執照,也是政務服務走出國門,實現跨國審批的首創性探索。
此時,距離自貿區煙臺片區掛牌成立僅有月余。這一破題正是得益于自貿區煙臺片區勇當“探路者”,耕好“試驗田”,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的決心與努力。
以“跨國辦”為起點,“走出國門”的服務不斷延伸。自貿區煙臺片區利用線上、線下兩個渠道提供雙向咨詢服務,縮小由于制度差異帶來的跨國經營成本負擔,投資者“足不出戶,照辦不誤”,最短5天就能快速辦理自貿區煙臺片區的營業證照。
目前,自貿區煙臺片區已為來自韓國、日本、馬來西亞、匈牙利的9家企業提供了跨國審批服務。
推進制度創新,根本在流程再造。自貿區煙臺片區推出《關于促進自貿區建設進一步優化政務服務的20條意見》,喊出“全國最快”口號,設置企業開辦“集成式”服務、“證照同辦、多證聯辦”等多項政務服務提速內容,推進實施一系列制度創新。
八角灣國際會展中心效果圖
“不做盆景,做苗圃”,一年來,自貿區煙臺片區提煉總結上報了一大批制度創新案例,其中全省或全國首創率超過60%,同步產生實踐創新成果30多項。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自貿區煙臺片區在全國首創的工程建設項目“四書合一、三一審批、一鏈辦理”新模式還被商務部官網作了推廣。
政策更開放、投資更便利,一個最直觀的效果就是,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境內外企業競相入駐自貿區煙臺片區。據統計,截至目前,自貿區煙臺片區新增注冊企業4500多家,同比增長1.5倍。
做任何事,從0到1不容易,從1到100更難,而難上加難的,是這100都值得推敲、經得起檢驗。自貿區煙臺片的建設面臨的就是從1到100的成長考驗。
自貿區煙臺片區獲批之前,全國已經設立了12個自貿試驗區,并初步形成了自由貿易的制度性優勢。好改的都改了,好走的路都趟出來了,剩下的都是“硬骨頭”。可以說,自貿區煙臺片區的建設,既面臨前面已經發展相對成熟的自貿試驗區,還面臨上海臨港新片區這個升級版的新標桿,更面臨同時獲批的其余5個自貿試驗區以及濟南、青島片區的激烈比拼。
業達城市廣場效果圖
在這種形勢下,煙臺片區迅速找準定位,全力打好“特色牌”,成功實現“突圍”。
疊加中韓(煙臺)產業園,這是煙臺片區獨一無二的優勢。一年來,煙臺片區持續深化中日韓區域合作,在打造中韓貿易和投資合作先行區這一目標上已是碩果盈枝。
4月3日,煙臺片區與韓國法務法人溫大地律師事務所“云簽約”。這是煙臺片區引進的首個外資律師事務所。
4月9日,山東省首家韓資獨資職業技能培訓機構落戶煙臺片區。允許自然人直接申請、申請材料容缺受理、不分階段申請設立,煙臺片區在全國首創性開辟了引進外商獨資職業技能培訓機構的新路徑。
數據顯示,一年來,煙臺片區新落戶韓資項目同比增長2倍以上,成為國內韓資企業集聚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
與深化對韓合作同頻共振的,是對日合作的日益深入。旨在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等產業,加快培育全球檢測、跨國銷售、國際結算等現代服務業的中日產業園已經啟動建設。截至目前,已落戶外商投資企業20多家,實際利用外資約6億美元。
發展海洋經濟,在“經略海洋”上謀求更大突破,是煙臺片區擁有的巨大資源優勢。
聚焦“打造現代海洋產業基地”的試驗任務,自貿區煙臺片區不斷深耕海洋。在全國率先提出建設現代化海洋種質資源引進中轉基地;在全國首創政企社科四方聯動,構筑海洋生物資源“大養護”格局;在全國首創海洋牧場融資風險評判標準……
今年4月,投資過百億的500強項目——煙臺經海海洋正式落戶自貿區煙臺片區,通過海工裝備“制造+服務”的探索模式,亞洲最大的海洋漁業規模化養殖基地呼之欲出。
站上新起點,自貿區煙臺片區正以更高水平的開放、更深層次的改革,探索形成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為全面深化改革、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注入更多的動力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