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期間,一道韓語志愿者招募令,50多名朝鮮族同胞踴躍報名,有青年學生,有孩子的母親,還有年邁的老阿姨,協助社區做好居家隔離人員的物資采購、體溫檢測、交流溝通、心理撫慰等工作;在白節、開齋節等少數民族重大節日,社區里的茶話會、聯歡會、趣味運動會熱鬧非凡,讓少數民族居民感受到社區大家庭的溫暖……在開發區福萊山街道,各民族眾志成城、團結一心、互幫互助的鏡頭還有很多。
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開發區福萊山街道轄區共有28個少數民族、5150人,其中以朝鮮族、滿族、回族居多。街道黨工委書記孫文太始終堅持“促進民族團結,構建和諧街道”的工作理念,營造了各民族團結進步、共促發展的良好局面。
在孫文太眼里,民族團結無小事。他在福萊山街道推出了網格化管理模式,建立少數民族家庭檔案,做到底數清、情況明。在各社區成立少數民族工作小組,篩選160多名少數民族居民擔任樓棟長,夯實民族工作的群眾基礎。依托網格巡查,認真聽取少數民族群眾訴求,第一時間通過樓宇微循環、社區小循環、街道大循環三級體系,實現了“情況反映在當地,問題解決在當地”。
作為基層干部,孫文太堅信只要真心幫助和服務少數民族群眾,就一定會得到他們的理解、擁護和支持。他經常組織社區開展“生活問題聊一聊、工作情況問一問、困難群眾幫一幫”主題活動,引導社區書記入戶走訪,收集少數民族居民意見建議、幫助解決困難。在各社區便民服務大廳設立民族工作窗口,提供權益保障和法律援助。依托街道“拉勾計劃”平臺,定期發布少數民族居民應聘信息,先后幫助50多名少數民族群眾找到工作。在社區設立少年讀書角,依托社區“四點半學校”為少數民族群眾托管孩子。建立結對幫扶機制,從社區挑選成績優異、樂于助人、善于溝通的漢族少年與少數民族子女結對,形成互幫互助的良好氛圍。
為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福萊山街道創新推出了文化聯享促交流、活動聯辦促融合、事務聯議促共治的“三聯三促”工作機制。組建少數民族文藝團隊20多支,定期組織民族文化交流會,傳承和弘揚傳統民族文化;在少數民族重大節日,組織各族群眾開展茶話會、聯歡會、趣味運動會;推動少數民族群眾參與社區事務,注重聽取少數民族代表人士的意見和建議,共謀社區治理良方。
YMG全媒體記者楊春娜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