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在線9月28日訊(通訊員 王冬梅)國慶和中秋節(以下簡稱國慶長假)即將來臨,為切實做好這一特殊時期的安全生產工作,確保廣大人民群眾度過一個歡樂、安全、祥和的假期,近日,煙臺市政府安委會辦公室印發《關于認真做好國慶長假期間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
切實提高認識,始終繃緊安全生產這根弦
今年國慶長假時間較長,我市將迎來國內常態化疫情防控趨于平穩后人民群眾集中出行、節慶促銷活動密集舉行的反彈高峰,安全風險交織疊加,容易誘發生產安全事故。近期,我國、我省較大、重大事故頻發,安全生產形勢嚴峻復雜。各級各部門各單位要進一步提高認識、提升站位,始終繃緊安全生產這根弦,深刻汲取事故教訓,著力強化紅線意識和底線思維,嚴格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要求,抓緊抓實抓細安全生產各項工作,堅決守好安全生產底線。各級領導干部要認真貫徹落實《煙臺市實施〈地方黨政領導干部安全生產責任制規定〉辦法》和黨政領導干部安全生產工作職責,增強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站在安全生產第一線、最前沿,關鍵時刻經得住考驗。各部門要按照“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和“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切實履行好安全監管職責。廣大企業要加強對職工的安全培訓,強化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嚴防各類生產安全事故發生。對安全生產工作中不認真履行職責,隱患排查整治不深入、不徹底,風險管控不到位,重大隱患整改不力的,要嚴肅問責。對發生生產安全事故或者造成較大負面影響的典型事件,要嚴肅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聚焦重點領域,著力強化安全風險管控
交通運輸、鐵路、民航機場等部門要提前做好節日期間出行人員預測和分析,科學合理安排車、船和飛機班次,確保旅客出行安全。海事、文化旅游、市場監管等部門要突出抓好游船、索道、大型游樂設施等旅游設備設施監督檢查,對達不到安全要求的一律停止運營。交通運輸、漁業、海事等部門要嚴格執行客滾船“逢七不開”規定和漁船抗風等級制度,加強對各類船舶的動態監管,有效防范商漁船碰撞事故發生。公安、交通運輸、農業農村等部門要深化“平安行·你我他”行動,加大執法監管力度,著力強化凌晨、午后、夜間等時段的巡邏管控,嚴管三輪車、農用車、電動車、“兩客一危”、校車等重點車輛,嚴查超速超載等嚴重交通違法行為,嚴禁乘客攜帶易燃、易爆、劇毒等危險物品,保持交通運輸安全暢通。工信、公安、交通運輸、生態、應急等部門要全面強化各環節安全監管,統籌抓好危化品道路運輸專項整治行動及危化品運輸車輛停車場和全過程信息化建設等活動。發展改革、自然資源和規劃、應急等部門要突出抓好礦山、承包礦山施工單位安全監管、尾礦庫監測監控,嚴厲查處企業超能力、超強度、超定員生產和超層越界開采等非法違法行為。消防等部門要盯緊高危企業、人員密集場所及“多合一”、老舊小區等高風險場所,持續深化打通“生命通道”專項整治,著力強化安全監管執法,有效控制火災事故發生。公安等部門要對各種大型聚集活動嚴格審批把關,督促主辦單位按照“誰主辦,誰負責”和“誰審批、誰負責”的原則,制定并落實大型聚集活動安全保障措施,確保不發生踩踏等群死群傷事故。住建部門要加強施工現場、施工隊伍安全管理,對現場管理混亂、存在重大隱患的建筑施工單位,一律責令停工整改。市場監管部門要對起重機械、鍋爐、壓力容器、電梯、鋼瓶等特種設備,以及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氣體充裝和使用單位,進行全面檢查,使特種設備始終保持安全運行狀態。燃氣、民爆器材、特種設備等其他重點行業領域,以及供水、供電、供氣等與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行業領域,相關部門也要強化監督檢查,確保不發生問題。
堅持問題導向,統籌推進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和拉網式大排查專項行動
要立查立改各類問題隱患。堅持全面排查,確保排查覆蓋到所有行業領域、所有環節、所有部位。對發現的隱患,能當場解決的,必須當場解決;難以當場解決的,必須采取斷然措施,該停產的必須停產,該停業的必須停業,該停用的設備必須停用,堅決防止隱患演變為事故。要嚴厲打擊非法違法行為。對違法違規生產、經營、建設、運輸行為,要發現一起,堅決查處一起。要加大群眾舉報違法違規生產經營建設行為的獎勵力度和宣傳力度,使非法活動無藏身之地。要在主流媒體曝光違法違規典型,以達到“懲治一個、震懾一片”的效果。要建好用活“兩個清單”。找出找準制約安全生產的根本性、普遍性、關鍵性問題,形成問題隱患清單;同時針對問題隱患,精準制定工作措施,形成制度措施清單,統籌抓好問題整改與建章立制,確保實現強基固本、提升本質安全水平的目標。節前和節日期間,市16個包區市安全生產督查組,要對各區市集中開展“駐在式”督查活動,推動國慶長假期間安全防范措施落實。
嚴格工作紀律,全面做好應急值守工作
國慶長假期間,各級各部門各單位要嚴格執行領導干部到崗帶班、24小時專人值班制度,保持工作聯絡暢通,動態調度掌握情況。要嚴格執行突發事件信息報告制度,嚴禁遲報、謊報、瞞報。要進一步健全完善部門間應急協調聯動機制,加強災害性天氣、地質災害預測預報和人流車流監測預警,通過互聯網、廣播電視和短信、微信微博、電子顯示屏等多種方式及時發布氣象、交通、旅游等信息,督促、指導公眾和企業做好安全防范與應對工作。各級應急救援隊伍要始終保持備戰狀態,備足備齊救援物資和裝備,確保一旦發生險情,第一時間啟動響應,第一時間有效處置,確保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維護社會穩定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