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網訊:天津,東臨渤海,因水而興。
千百年,這里曾是退海之地,曾經滄海桑田。存有古海岸印記的貝殼堤、牡蠣礁,候鳥遷徙必經的濕地,人工灌溉的小站稻田……如往事低沉耳語。
三年來,這里正成為天津生態建設的大手筆。一方“城市桃花源”,在中心城區與濱海新區之間,悄然生長。
2017年,天津市第十一次黨代會專門作出“濱海新區與中心城區要嚴格中間地帶規劃管控,形成綠色森林屏障”的決策部署。隨后,這一概念提升為“綠色生態屏障”。
在這條黃金發展走廊上,建設736平方公里的綠色生態屏障。這是一次觸及靈魂的思想碰撞,世人驚嘆!
縱合南北,這片城市“綠楔”連接七里海、北大港、團泊湖、大黃堡四大濕地;橫連東西,生態屏障又與渤海海岸線生態綜合治理工程緊密相連。
從水榭荷塘到多彩花海,從林蔭綠道到萬畝稻田……山水林田湖草,通過雙城綠色生態屏障連接在一起。這一步落子,猶如圍棋中的“接”,讓一盤生態棋局“活”了起來。
不僅如此,綠色生態屏障立意之初,就已瞄準千秋之計。相關規劃中明確指出,要通過建設綠色生態屏障,“構筑京津冀環首都生態屏障帶”。
天津,要筑一道首都“生態護城河”,為京津冀再造一葉“城市綠肺”。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雙城綠色生態屏障,重塑了天津發展格局,記錄著城市發展理念之變,正在成為天津堅持新發展理念、推進綠色高質量發展的一面旗幟!(津云視頻記者 張揚 后期 劉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