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應急管理部印發《“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行動計劃(2021-2023年)》,提出到2023年底,工業互聯網與安全生產協同推進發展格局基本形成,工業企業本質安全水平明顯增強。一批重點行業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監管平臺建成運行,“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快速感知、實時監測、超前預警、聯動處置、系統評估等新型能力體系基本形成,數字化管理、網絡化協同、智能化管控水平明顯提升,形成較為完善的產業支撐和服務體系,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模式。
賦能安全生產,是工業互聯網的先天屬性。安全生產是實現工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工業互聯網是經濟高質量發展重要引擎。在很大程度上,工業互聯網推動了創新模式、生產方式、組織形式和商業范式的深刻變革,推動了工業鏈、產業鏈、價值鏈的重塑再造。可以說,工業互聯網一經誕生,就具備了賦能安全生產的創新基因和先天屬性。工業互聯網賦能安全生產,通過一系列自動化、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的轉型升級,一方面,可從技術上增強工業安全生產的感知、監測、預警、處置和評估以及科學決策能力,從而加速安全生產從靜態分析向動態感知、事后應急向事前預防、單點防控向全局聯防的轉變,一方面,可將大批在高風險崗位上工作的員工轉換到低風險崗位,進而實現“本質安全”。
在安全生產管理工作中,應急反應能力和處置能力尤為重要。我們以化工產業為例,如何實現主管部門、園區、企業、維保單位、專家等多方應急處置快速聯動,成為考量其安全生產管理工作的重要維度。工業互聯網可實現全要素的全面深度互聯,打通產品設計、生產、管理、服務等制造活動各個環節的信息流,實現資源動態調配。安全生產管理按照全鏈條的核心理念進行監管,從危化品道路運輸到原輔料進廠、原輔料存儲、產品生產、成品存儲,再到產品出廠,針對每一個環節都明確監管對象及監管手段,運用線上線下協同的方式對企業的數據報警及視頻巡查的問題進行閉環管理,有效地降低了發生事故的概率。
賦能安全生產,是工業互聯網的時代命題。安全生產,一端連接著社會供給,一端牽系著民生消費。工業互聯網亦然。可以說,賦能安全生產,是工業互聯網的時代命題。為保障工業互聯網向安全生產場景縱深發展,提升工業企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需通過深入實施基于工業互聯網的安全生產管理,推動生產、倉儲、物流、環境等各環節各方面的管理模式升級,促進跨企業、跨部門、跨層級的生產管理協同聯動,提升數字化管理、網絡化協同、智能化管控水平。
事實上,在打造安全生產體系的過程中,形成以工業互聯網平臺為核心,并與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基建”融合創新,搭建智慧安全預警、智慧環保管控、智慧能源、智慧安防、公共服務、應急聯動等為一體的綜合安全生產監管體系,同時包含政府政策導向、人才培養與智庫支撐等重要因素,逐步構建以“硬件產品+軟件系統+智能服務”的集成式、立體化、智能化綜合安全管理生態,才是安全生產建設發展的重中之重。更寶貴的是,數據采集越全面,掌握的安全生產分析維度就越多,數據分析的洞察力就越強,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的人工智能算法就越成熟,各類預測、決策就越精準,從而真正實現整個安全生產生態的智能化升級。(鄔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