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膠東在線10月27日訊(通訊員 石京艷) 金秋十月,碩果飄香,在海陽市郭城鎮宅家夼村的果園里,上演著“綠色”的豐收。“快來看看吧,‘老杜’帶著我們種的葡萄熟了,稀甜稀甜的。”剛進村就聽到了村民高興的呼喚聲。
“老杜”叫杜濱舵,是煙臺市教育局來宅家夼村掛職的第一書記。自從他來到村里之后,整個村莊可謂是大變樣,村民告別了祖祖輩輩踏行的泥濘小路,果樹因干旱影響生長的問題也因為大口井的挖掘建成變得迎刃而解……這一切都是“老杜”的功勞。
“硬件”問題的解決讓老百姓在生產方面得到保障,而“軟件”的齊頭并進更是讓村民找到了通過發家致富的好路子。“黨和政府派咱來就是讓老百姓都過上好日子。”帶著這個目標杜濱舵在入村一個月時間,就將村里情況進行了摸底。“村子地理位置較偏僻,且交通不便,村民大多以種植果樹為生,近年蘋果價位較低,許多果農一年忙活下來,根本賺不了多少錢,如何讓''新血液''真正流淌到老百姓的致富經里,是我們一直研討的問題。”
去年,這個困擾老杜許久的問題,終于在他幾次奔走考察學習后得到了解決——種植陽光玫瑰葡萄,“現在世面上陽光玫瑰屬于較為稀缺品種,且售價非常高,我們村雖地理位置較偏僻,但環境卻極適合葡萄的生長,加之老百姓的悉心管理,定會成為支撐村里經濟發展的新產業。”
做好了產業的定位,老杜通過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為村民提供苗木、技術管理以及前期的基礎設施,村民紛紛通過土地入股或勞動力入股參與新品種的種植,在老杜的號召下,第一年便有55戶嘗試種植起了陽光玫瑰葡萄。
作為合作社的種植戶之一,劉在剛家今年種植了1.5畝葡萄,預計產量在2千斤左右,按照現在每斤12元的價格,也是一筆可觀的收入。嘗到了甜頭的劉在剛,明年決定擴大種植面積,“今年第一年種植,不知道行情怎么樣,所以就少種了一些,還沒成熟就被訂走了,明年我準備把旁邊那塊地也種上,村里給我們創造了致富的條件,我們自己也得跟上步伐不是。”
成熟后的陽光玫瑰葡萄,晶瑩剔透,水潤飽滿,食一口,淡淡的玫瑰香氣中夾雜著濃郁香甜,讓人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