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膠東在線10月30日訊(通訊員 王利博)今年以來,芝罘區行政審批服務局緊緊圍繞“一次辦好”工作目標,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積極攻堅突破,大膽探索創新,全面推行“網上辦”“容缺辦”“郵寄辦”服務模式,通過提升“三度”、建立“三制”、嚴把“三關”,實現政務服務工作全面提速增效,做好群眾企業的“貼心人”。
提升“三度”,做深政務服務“網上辦”
按照“應上盡上、全程在線”的原則,推動區級政務服務事項納入網上政務服務平臺辦理,運用“零見面”審批模式,持續優化服務,實現“一網通辦”。提升網上政務服務“準度”。指導區直57個部門單位依據本部門權責清單,從省、市公布的政務服務事項目錄中認領本級事項4750項,實現同一事項名稱、編碼、類型、設定依據、行使層級、受理條件、服務對象、申請材料、辦理時限、收費項目等要素省市縣“三級十同”。提升網上政務服務“廣度”。在全市范圍內率先推行企業登記全程電子化,建立起了網上申請、網上簽名、網上受理審核、自助打照的全流程“不見面”登記模式,登記企業占比已達75%,真正實現了“零見面審批”,助力企業群眾隨時隨地辦“政事”。提升網上政務服務“速度”。狠抓“網上辦”落地,建立微信群,拓展交流渠道,錄制網上提報件業務處理小視頻,手把手教授操作流程,提高業務人員綜合業務素質;實行過程監控,實時推送網上申報件信息,督導相關部門單位實時處理企業開辦、建設項目、社會事務、文教衛健等各類審批業務。
建立“三制”,做實政務服務“容缺辦”
全面推行政務服務“容缺受理”,有效解決群眾因部分材料不齊而“辦不了”“多次跑”難題。建立“容缺清單制”。指導全區34個部門單位在依法收取辦事材料的基礎上,合理評估辦事材料缺失風險,整合涉及多階段、跨部門事項的過程材料、共性材料,明確可“容缺”材料范圍,編制《“容缺受理”清單》,263項事項申請材料可容缺率達33%,實現了區級涉企依申請政務服務事項“容缺受理”全覆蓋。建立“一次告知制”。在申請人首次提交材料缺失的情況下,工作人員主動核對缺失材料是否屬于可“容缺受理”范疇;如符合,工作人員出具《“容缺受理·告知承諾”告知書》,一次性告知申請人可“容缺”材料、補齊時限、不補齊后果等事宜。建立“動態調整制”。在“容缺受理”工作機制推廣應用的基礎上,根據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職責任務調整情況,及時對“容缺清單”進行動態調整,并通過山東政務服務網、政府官網、實體窗口等載體進行公布公示。
嚴把“三關”,做細政務服務“郵寄辦”
開通“郵寄辦”通道,申請人不用到現場辦理,辦理結果可應申請人要求實行郵遞送達,實現群眾“足不出戶”辦成事。嚴把“事前告知關”。通過實體窗口、網上大廳和手機APP等多種渠道做好政策宣傳和解讀,讓企業群眾辦事更直觀、更明確、更規范;集中公布各窗口單位業務咨詢電話,在辦理業務過程中有任何疑問,可撥打各部門咨詢電話,由工作人員在線答疑解惑。嚴把“材料預審關”。落實窗口“無否決權”工作制度,對不符合窗口受理條件的,向企業群眾講清楚理由依據,一次性告知改進方法,不能容缺后補的,給予申請人電話指導、現場指導、上門服務,列出補充清單,杜絕讓申請人“來回跑、往返跑”,提高企業群眾辦事“一次辦好”成功率,降低辦事成本。嚴把“寄遞安全關”。開通縣域范圍內雙向EMS免費郵寄服務,實行“網上辦事+網下郵寄”服務模式,需要提交紙質材料和證照送達的,在山東政務服務網業務申請時選擇郵寄,填寫好相關郵寄信息,所定專人按流程進行郵寄信息匹配、核對,證照封裝、寄遞,確保整個過程安全可追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