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在線12月2日訊(通訊員 潘雪松) 農村有句諺語:千生意,萬買賣,不如在家翻土塊。隨著社會發展日新月異,這句古老的諺語顯得越來越過時,也越來越不被當前的年輕人所接受。可萊州市金倉街道徐家村村民徐皓光就是不信這個邪,他就認準了黃土地里一定能生金,2014年以來,他放棄大城市的生意,回到家鄉徐家村,先后流轉土地500多畝,興建起“70后家庭農場”優質果品產業園,6年時間累計投入資金2800多萬元,將這里變成了枝肥葉綠、果香誘人的世外桃源。
現年43歲的徐皓光骨子里就有一股不服輸的勁頭,做事不拖泥帶水,敢想敢干。1995年,年僅18歲的他在山東航空公司工作,后被保送上海民航學校進修學習一年半。1998年,徐皓光借助民航改革的契機,辭掉單位工作,專門從事航空代理,最多時代理包機17架,憑著自己的精明能干,賺得了人生第一桶金。2013年,隨著競爭的日益加劇,徐皓光看到了行業存在的危機,果斷脫離代理包機業務,回到家鄉萊州市金倉街道徐家村。自小在家鄉長大的他對村子有一種獨特的情感,他深愛這里的每一片土地、每一叢花草、每一棵樹木,更了解這里的風土人情,徐家村瀕臨萊州灣,空氣清新,氣候適宜,家鄉人鄰里和睦,豪爽友善,如果在村子里承包一大片地,開發一處果業種植園,一定會大有前途。
敢想敢干的徐皓光立刻將這個想法告訴了村黨支部書記、村委主任徐贊成,徐書記認為這個項目可行,又和他一起找到街道相關領導,同樣得到街道領導的鼓勵和支持。徐皓光馬不停蹄地趕赴遠近聞名的萊州市郭家店鎮小草溝村進行了參觀,初步確定了引進最先進的紅富士“矮砧”苗木,這種苗木具有抗病性強、掛果快、產量高、果實口感好等優點,特別適宜農業觀光園種植。隨后,徐皓光又到周邊縣市發展好的農業觀光園進行了參觀學習。
2014年,徐皓光經過村委和村民同意,以每畝800元的租賃價格從村民手中流轉土地500余畝,正式啟動了“70后家庭農場”優質果品產業園項目。都說謹慎的莊稼耍笑的買賣,農業種植項目來不得半點馬虎,從打水井、鋪設灌溉管道、采購有機肥、訂購苗木,每一個環節、每一道工序徐皓光都得緊盯緊靠。幾個月下來,習慣了城市生活的徐皓光真有些吃不消,人瘦了許多,也變黑了,終于觀光園有了初步的輪廓和模樣。到2015年底一年多時間,徐皓光的農業觀光園投入資金數百萬元,卻沒有看到任何經濟效益,一般人真的吃不消。徐皓光知道,農業項目講究的是長期效益,只要認準了,橫下心努力干,一切投入都會見到實效的。果不然,2018年,徐皓光農業種植園的“矮砧”紅富士開始陸續掛果,雖然產量不高,但是由于品質好,人們紛紛前來訂購,50萬斤蘋果收入達到180多萬元,初嘗甜頭的徐皓光心里樂開了花,干得更有勁頭了。
徐皓光是個愛動腦、愛琢磨的人,在蘋果園里觀察久了,他發現由于果樹枝條長勢不平衡,枝條較多一面的果樹掛果量反而少,經過咨詢專家,他采取將枝條拉伸、延展,增強透光透氣性,同時通過合理修剪,去掉多余枝條,掛果量增加了近三分之一,僅此一項,年增加果品產量40多萬斤。在此基礎上,徐皓光加大有機肥投入,年施有機肥1000多噸,有效地增強了地力,為蘋果豐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據了解,今年徐皓光的觀光園實現蘋果套袋300多萬個,年果品生產能力達到150萬斤,實現收入500多萬元。“說實話,發展果品種植見效慢,加上規模化生產投資大,現在的許多人一般都不看好這種項目,也不愿在這方面投資,但我對果品種植有著充足的信心,我也相信農村天地大有可為,明年我的觀光園將全面進入盛果期,蘋果套袋量將達到600萬個以上,年產優質蘋果300萬斤,收入超過1000萬元。”面對今后的發展,徐皓光信心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