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下午7時,現場救援指揮部舉行第三場新聞發(fā)布會,煙臺市副市長李波,專家組組長、山東黃金集團有限公司安全總監(jiān)修國林通報現場救援進展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現場救援指揮部第三場新聞發(fā)布會現場
截至13日下午17時,回風井井筒障礙物清理至距地面310米。在人工乘吊籠對井筒障礙物進行清理的同時,還通過下放的風筒向井筒輸送空氣,采取強制通風方法往井下輸送空氣,排除有害氣體和煙塵。目前,井筒內一氧化碳、氧氣濃度和溫度指標均正常。
“事故救援指揮部共布置4個鉆孔進行施救。”李波說,1號鉆孔,直徑310毫米,由山東煤田地質局二隊施工,1月13日凌晨3點正式開鉆,累計完成進尺241米;2號鉆孔,由招金地勘施工,鉆孔直徑219毫米,累計完成進尺420米;3號鉆孔,由山東地礦局地質六院施工,鉆孔直徑219毫米,累計完成進尺282米;4號鉆孔(大孔徑),鉆孔直徑710毫米,由國家礦山救援隊大地特勤隊施工,正在安裝鉆機。
“下一步,我們將按照現場救援指揮部的統(tǒng)一部署要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惜一切代價、窮盡一切手段,匯集強有力的救援力量,千方百計營救被困人員。”李波說。
對于事故中存在的企業(yè)遲報問題,李波表示,按照規(guī)定,企業(yè)應在事故發(fā)生后1小時內完成上報程序,遲報是違法行為,是絕對不能容忍的。“事故責任單位相關責任人已被控制,將依法依規(guī)嚴肅查處、嚴肅追責。”李波說,在開展救援同時,山東省已經成立由省應急廳牽頭的事故調查工作組,同步進行事故調查工作,調查情況將及時向社會公布。
現場救援指揮部第三場新聞發(fā)布會現場
指揮部有哪些更加有力的措施進一步加快救援進度?李波表示,事故發(fā)生以來,現場救援正有力、有序、有效進行,爭分奪秒開展救援。國家應急管理部高度重視,現場指導并在全國范圍調集最先進的設備進行馳援。現場救援指揮部科學組織、沉著應對、不斷優(yōu)化救援方案,精準組織救援。
“13日上午,省委書記劉家義,省委副書記、省長李干杰再次來到事故現場,指導部署救援工作。劉家義書記強調,要不惜一切代價,窮盡一切手段,搶抓救援時間,科學施救,盡最大努力營救被困人員。”李波表示,下一步,指揮部將進一步細化救援方案,堅持兩條腿并行,一方面加快清理回風井井筒障礙物,另一方面加快地面打鉆,打通另一條生命通道。
現場救援面臨的最大困難是什么?修國林表示,目前,現場救援面臨最大的困難就是井筒內障礙物清理難度很大,由于爆炸沖擊,井筒內的供風供水排水管路、供電通信電纜、梯子間設施均遭到嚴重破壞,上述井筒裝備設施脫落并卡在井筒內,管道鋼絲繩纏繞在一起,給救援罐籠下放及井筒內雜物清理帶來極大困難,嚴重制約救援進度。
“鉆孔施工難度大,打鉆孔主要是為了聯絡井下用的,同時由于深度太深,達600米以上,巖石硬度大,施工難度大,同時深度大的鉆孔易出現偏差,大口徑也太深,施工速度難度會更大。” 修國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