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體采訪團探訪瓊中,了解當地園區發展、政務服務和民俗文化
吃長桌宴賞黎錦苗服“森”呼吸
穿行于莽莽林海,溯三江源頭而上,五指山北麓,深藏著一個被蒼翠群山溫柔環抱,終年云霧繚繞的森林城市——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7月18日至19日,由海外傳播官、國內知名攝影師、航拍大咖、大V成員、記者編輯等組成的全媒體采訪團來到被譽為“天然氧吧,康養勝地”的瓊中,并先后探訪了海南灣嶺農產品加工物流園、瓊中什寒村、瓊中行政審批服務局、瓊中百花嶺等地,了解海南唯一的省級“農”字頭加工物流園和黎族苗族文化,感受瓊中百花嶺熱帶雨林的優美生態環境,對瓊中未來發展充滿了期待。
第一站:灣嶺物流園
海外傳播官贊“母山咖啡味道正”
7月18日下午,參加“海南奮進世界共享”——2021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發布一周年全媒體海南行暨瓊中專場交流推介活動的嘉賓們首站來到海南灣嶺農產品加工物流園。瓊中副縣長、海南灣嶺農產品加工物流園管委會主任歐陽華現場隆重歡迎來訪的媒體嘉賓們,對灣嶺物流園發展現狀、交通區位、產業布局等進行介紹,還著重推介了瓊中獨特的自然資源環境,展示了包括母山咖啡、茶葉、蜂蜜、椰子等琳瑯滿目的海南特色農產品。
“好喝!剛品嘗了瓊中出產的母山咖啡,感覺味道非常純正!”參加此次全媒體采訪團的媒體嘉賓、海南國際傳播中心海外傳播官謝敏(英文名:Nick Johnson)對現場展示的海南農墾母山咖啡贊不絕口。

7月18日,全媒體采訪團走進海南灣嶺農產品加工物流園參觀采訪。記者李昊攝
“我喝過海南很多地方的咖啡,包括興隆咖啡、福山咖啡等,瓊中的母山咖啡的純正味道,令人印象深刻。”海南國際傳播中心海外傳播官、外文翻譯托尼老師則表示,直到19日離開瓊中后,他對瓊中的母山咖啡仍然念念不忘。
歐陽華介紹,“灣嶺物流園區坐落在海南‘田’字型高速鐵路網的交匯點,擁有3個高速出入口,距離海口、洋浦、博鰲車程均在60分鐘左右。未來中線高鐵開通后,到海口、三亞,預計僅需20至30分鐘,具有獨特的比較優勢。”

7月18日,全媒體采訪團走進海南灣嶺農產品加工物流園參觀采訪。記者李昊攝
近年來,瓊中根據產業規劃調整優化園區控制性詳細規劃,促進園區和灣嶺鎮一體化空間布局優化,將產城融合發展落在一張圖上。園區和灣嶺鎮正加速融合發展,進一步優化園區和灣嶺鎮一體化空間布局。
“未來,灣嶺園區將對照自貿港重點園區、國家級園區的要求提質升級,打造農產品加工貿易集群帶動鄉村產業振興示范區。”歐陽華說。

7月18日,全媒體采訪團走進海南灣嶺農產品加工物流園參觀采訪。記者李昊攝
第二站——什寒村
吃長桌宴感受民族風情
7月18日下午,全媒體采訪團探訪“中國最美鄉村”瓊中什寒村,體驗這里世外桃源般的靜謐鄉村生活。嘉賓們品嘗長桌宴美食,參加篝火晚會狂歡,晚上住進網紅民宿——什寒客棧,深入感受海南黎族苗族文化。
當天下午,現場還開啟互動直播活動,什寒駐村第一書記林剛帶著大家一起逛什寒村。

7月18日,全媒體采訪團走進瓊中什寒村參觀采訪。記者李昊攝
林剛介紹,瓊中什寒村坐落在海拔800多米高山上,藏身在黎母山和鸚哥嶺之間的高山盆地中,是海南最高海拔的行政村。如今,這里發展起特色民宿,帶動鄉村經濟發展,當地村民生活也迎來巨變。
“什寒村共下轄4個自然村,共522人。長期以來,受氣候低寒、交通閉塞、生態開發限制等因素影響,什寒村曾是瓊中最偏遠、最貧困的村莊之一。2009年,全村居民年人均收入僅946元。”林剛說,近年來,在旅游等相關產業帶動下,村民家門口吃上“旅游飯”。據統計,截至2020年,什寒村全村居民人均收入達到1.8萬余元,短短11年,增長了近20倍。

7月18日,全媒體采訪團走進瓊中什寒村參觀采訪。記者李昊攝
當晚,直播結束后,伴隨著什寒云步之家內音樂響起,院內點亮篝火,一場別開生面的篝火晚會正式開始。長桌宴上的牛肉、白切雞、竹筍、山蘭酒等當地特色美食美酒琳瑯滿目。全媒體采訪團嘉賓們紛紛端起杯中的山蘭酒,暢快酣飲。
“太有趣了,篝火晚會的氣氛特別濃厚,讓我感受到了來自海南的熱情。”與大家一起跳完舞的西部網記者宋洋意猶未盡。

7月18日,全媒體采訪團走進瓊中什寒村,參加篝火晚會狂歡。記者李昊攝
第三站:瓊中行政審批服務局
創新服務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19日上午8點半,瓊中縣委書記徐斌早早就來到瓊中行政審批服務局政務服務大廳門口,親切接待了到訪的全媒體采訪團,并對瓊中落實“一枚印章管審批”、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相關工作進行了簡要介紹。
“瓊中自去年11月16日正式實行‘一枚印章管審批’管理制度,具體由瓊中行政審批服務局負責執行,這項制度的落實,對推動全縣優化營商環境作出了不小的貢獻。”徐斌說。

7月19日,全媒體采訪團走進瓊中行政審批服務局參觀采訪。記者李昊攝
隨后,全媒體采訪團來到瓊中行政審批服務局,繼續了解瓊中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的一些具體舉措。
瓊中行政審批服務局副局長何潔賢向采訪團詳細講解了該縣政務服務大廳的基本情況、企業開辦“全鏈條”“零成本”和人才一站式服務,瓊中行政審批局為企業提供項目審批全生命周期靠前和“幫辦代辦”服務,推出“一件事”服務套餐、一業一證和“1+1”組合服務等一系列創新措施。

7月19日,全媒體采訪團走進瓊中行政審批服務局參觀采訪。記者李昊攝
值得一提的是,在瓊中政務服務大廳門口,“未辦成事協調服務窗口”的牌子格外醒目,引起了全媒體采訪團的關注。何潔賢介紹,自今年4月初開始,結合工作中遇到的實際案例,瓊中在全省率先試點創新開設了“辦不成事”反映窗口(現改為:未辦成事協調服務窗口),專門解決群眾、企業在辦事過程中遇到的“疑難雜癥”。
該窗口設立3個多月以來,僅受理6個辦件,日常反映問題者寥寥無幾,卻收獲辦事群眾不少好評。據統計,截至目前,該窗口共受理的6個辦件,已全部辦結,群眾滿意率100%。

7月19日,全媒體采訪團走進瓊中行政審批服務局參觀采訪。記者李昊攝
“從辦事者角度出發,瓊中行政審批服務局設立未辦成事協調服務窗口非常便民,這個窗口的設立,令人印象深刻!”作為本次全媒體采訪團嘉賓,大眾網海報新聞廣州新聞中心主任張玉升點評說,建議可以在窗口處向群眾增加提示,可形成制度,向當地全面鋪開,并堅持做下去。
據悉,目前,瓊中正探索以黎母山鎮為試點,復制成熟模式,將未辦成事協調服務窗口在全縣各鄉鎮全面鋪開。

7月19日,全媒體采訪團走進瓊中行政審批服務局參觀采訪。記者李昊攝
第四站——百花嶺景區
“森”呼吸,感受黎族苗族文化
“瓊中的生態環境真的太好了!”登上百花嶺樹梢棧道,天目新聞的記者張鑫極目遠眺,不禁發出驚嘆!7月19日上午,全媒體采訪團來到百花嶺,步入深山秘境,享受耳目一新的心曠神怡。
“這里涼爽舒適,適合避暑休閑,一石一木都非常有意境,流水清澈,空氣清涼,仿佛是天然‘空調’。”西部網的記者宋洋贊道。

全媒體采訪團探訪海南瓊中百花嶺深山秘境。記者李昊攝
在百花嶺景區內的百花天池旁,到訪嘉賓紛紛被景區茶室吸引。在茶室里,吊羅山的黎族姑娘黃映瑤正制作文創手工,工作臺上展示著制作好的香包、黎錦、苗服、自制手工錦織等,獨特的圖騰符號、鮮艷的配色、精美的繡工,吸引眾多嘉賓駐足觀看。
“黎錦的圖案、風格、配色系統以及圖形的背后,一定是有關于他們的一些傳統的故事,感覺很有意思。”海外傳播官吉姆試穿黎族服飾,拍照留念。

7月19日,全媒體采訪團走進瓊中百花嶺景區采訪。記者李昊攝
據瓊中文化館副館長王清芳介紹,這間茶室建在百花村的舊址上,通過讓非遺傳承人進景區,可讓更多的游客了解黎族苗族手工藝,傳承非遺文化。
“在感受原生態熱帶雨林的同時,走在樹梢棧道之上,低頭,能看到腳下山景,抬頭,則遠方的縣城盡收眼底。站在棧道的任何一處俯視張望,原始幽靜的熱帶雨林、天空等美景浮現在眼前,多人走過或跳動時,還能感受到輕微晃動,驚險又刺激。”央廣網記者蔡文娟說,她已被這里的美景所震撼。

記者通過航拍視角俯瞰百花嶺。記者李昊攝
瓊中旅文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瓊中承載著“生態綠城”的使命,百花嶺景區規劃了熱帶雨林、山水漫城、百瀑小鎮、美麗鄉村四大功能版塊,為瓊中原生態優勢融入全域旅游互動休閑項目,注入新活力。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記者石祖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