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在線8月23日訊(記者 賈楚航 通訊員 王聰 趙愛華)8月17日,中國(山東)自貿區試驗區煙臺片區(以下簡稱煙臺片區)上海科創離岸雙向孵化基地(以下簡稱“孵化基地”)的一間會議室里,幾名工作人員正熱火朝天地討論著公司下一步的發展規劃。王旭東正是其中一員,復旦大學化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去年,王旭東和他的團隊入駐孵化基地,今年4月,在煙臺片區注冊成立了公司,對下步公司的發展,他充滿了信心:“我們之前就對煙臺片區的產業進行了了解,和我們的發展方向十分吻合,借助孵化基地,我們的研究成果可以迅速推廣。”
2020年8月27日,煙臺片區上海科創離岸雙向孵化基地正式揭牌。作為一個集項目孵化、人才集聚、技術轉移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服務平臺,采用上海、煙臺雙基地模式,構建起‘創新研發-成果孵化-產業化落地’完整創業鏈條。一年時間,八角灣畔奏響了黃浦江邊的科創之音,8個項目入駐孵化基地,9個儲備項目等待入場,一支自貿煙臺的產業新軍在上海蓄勢待發。
“煙臺片區掛牌以來,我們加快推進八角灣中央創新區、海洋經濟創新區、環磁山國際科研走廊等創新載體,中科院產業技術創新與育成中心、中科院蘭化所煙臺研究院、先進材料與綠色制造山東省實驗室等中字頭、國家級、山東省實驗室和高端研發機構集中落戶,孵化基地的建設更是我們借力上海創新資源溢出效應,打造科技成果異地孵化的平臺。”煙臺開發區經發科創局局長姚光磊介紹,孵化基地是煙臺片區與復旦大學張江研究院的首個合作共建項目,圍繞生物醫藥、新材料、智能制造等優勢產業,引薦符合煙臺產業發展的科研項目,吸引高端人才為煙臺產業發展服務,開啟了資源要素“雙向開放”、產業科技“雙向融合”的發展新模式借力。短短一年時間,孵化基地申請入駐的項目質量也遠超預期。王旭東團隊的光學氧傳感器項目,將打破國外品牌壟斷,在海洋水產養殖和發酵釀造技術、化工制藥過程控氧工藝等對氧氣含量精度要求極高的工業生產中有著很重要的應用。同樣來自復旦大學的基于機器視覺的嵌入式多場景目標及行為監測系統項目通過自主編寫的實時通信算法和圖像處理算法,應用在不同的異常行為監測場景中。目前項目已注冊公司,并通過煙臺留創園評審,發展勢頭強勁……“這些高科技項目的最大特點是專家辦公還在上海,項目落地是在我們的園區,解決了以往本土孵化環節外地研發人員過不去的痛點,也形成了內外雙循環孵化體系。”姚光磊介紹說,煙臺片區也正在不斷完善相應的機制,用創新的方法服務創新,用創業的心態服務創業。
解密八角灣畔到黃浦江邊的科創密碼,不只是上海科創技術的流入,也為煙臺企業走向國際舞臺提供了新的可能。山東孚德環保有限公司是一家位于煙臺開發區的新型過濾技術研發生產的科技企業,為了更好地與上海化工研究院等研發機構進行過濾材料方面的研發工作,同時接洽潛在的國際市場用戶,公司通過孵化平臺完成上海孚誠技術有限公司注冊。目前,山東孚德環保有限公司與上海化工研究院就萬華DF生產項目過濾洗滌系統簽署合作協議。
“接下來,我們還是要重點打造‘離岸孵化’四大功能性平臺,探索招才引智、借力創新、高企培育的新路徑,引進一批自研能力強、核心技術領先的優秀人才團隊,打造雙向交流的專業性科技招商平臺。”姚光磊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