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在線11月17日訊(記者 賈楚航 通訊員 莫言)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是加強和規范事中事后監管的重要內容,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舉措。煙臺市各級市場監管部門緊緊圍繞實現“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全覆蓋、常態化的目標要求,積極更新監管理念,堅持多元協同聯動,以扎實有效、開拓創新的舉措深入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改革,取得了新成效。
突出多元化聯動,著力構建“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工作新格局
強化政府主導。煙臺市委、市政府對“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工作高度重視,制定出臺《關于在市場監管領域全面推行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的實施方案》,成立由常務副市長任總召集人、分管副市長任召集人的聯席會議,每年至少召開1次聯席會議,研究推動“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的措施辦法,并將“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工作列入“放管服”改革和“一次辦好”改革考核,作為對市直部門和各區市高質量發展綜合考評的重要量化依據。
強化聯席會議牽頭協調。制定出臺《煙臺市“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明確聯席會議辦公室職責和工作規則,發揮聯席會議辦公室牽頭協調作用,建立健全月報告、半年調度、年終考評的工作推進制度,組織全省統一平臺使用培訓,定期通報工作進展情況。制定出臺《煙臺市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工作聯絡員管理辦法》,建強全市聯絡員隊伍建設,推動形成責任明晰、部門協作、上下聯動、整體推進的制度機制。
強化部門責任擔當。利用各部門“一把手”參加聯席會議時機,組織相關政策文件解讀,反復宣講“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改革的重大意義,促使各部門把“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改革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推進。各級各部門相繼制定出臺了本部門、本系統貫徹落實的實施方案、抽查清單、抽查細則和抽查指引,完善了工作機制,對照任務目標細化了責任清單、任務清單、問題清單,明確時間表、路線圖,扎實推進各項任務開展。
突出“三個全覆蓋”,著力拓寬“雙隨機、一公開”監管覆蓋面
在參與部門上,實現行政執法部門全覆蓋。2019年,依據國務院和省政府文件規定,煙臺市明確市場監管領域16個部門參與“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經過兩年多的不斷實踐和深入推進,2021年34個市級行政執法部門全部納入了“雙隨機、一公開”監管范疇,全部統一使用山東省政府“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平臺開展抽查檢查。
在抽查事項上,實現一般檢查事項全覆蓋。34個市級行政執法部門依據權責清單和“三定方案”,全面梳理本部門行政檢查事項。對直接涉及公共安全和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等特殊重點領域之外的事項,全部實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建立本部門隨機抽查事項清單。在此基礎上,選取對企業檢查頻次高、干擾大且適合合并檢查的事項,納入部門聯合抽查范疇,發布《煙臺市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抽查事項清單(第二版)》,覆蓋86個抽查領域、144個抽查事項。抽查事項清單通過政府網站、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向社會公示,實現“清單”之外無事項,提高監管執法透明度。
在“兩庫”建設上,實現監管對象和執法人員全覆蓋。對接市場監管登記信息系統,覆蓋市場主體96萬戶,將律師事務所、醫療機構等非市場主體和項目、行為等納入檢查對象名錄庫,構建了完備的監管對象體系,實現監管對象的全覆蓋。與司法部門行政執法人員庫對接,整合各部門執法人員力量,執法人員庫涵蓋市、縣兩級360余個行政執法單位10625名人員,按照執法資質、業務專長進行分類標注,結合執法人員專業特長,優化抽查任務分配機制,實現執法力量高效配置。
突出多舉措并舉,著力增強“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效能
提升抽查檢查的規范化。依據“雙隨機、一公開”抽查事項清單,34個行政執法檢查部門制定隨機抽查實施細則和隨機抽查工作指引,作為全市開展“雙隨機、一公開”的操作指南和工作手冊,對檢查程序、抽查事項、檢查內容和方法、檢查依據等作出明確規定,并對前期準備、實地核查、結果判定、審核公示、后續處理等檢查各階段提出具體要求,努力實現檢查規范化、標準化。
注重抽查計劃的聯合度。各級行政執法部門嚴格按照“提高計劃的聯合度、減輕企業負擔”的要求,制定雙隨機抽查計劃,及時向社會公示,實現計劃之外無抽查。系統內部,采用“X+N”抽查模式,將部門內部N個事項確定為通用檢查事項,在其他業務條線開展隨機抽查時,一并組織實施;部門之間,以部門聯合檢查為原則、部門單獨檢查為例外,對部門聯合隨機抽查進行全流程整合,對相同或相近的檢查對象開展檢查,實現“應聯合盡聯合”,確保“進一次門、查多項事”。
推進抽查工作的常態化。以實現“雙隨機、一公開”抽查常態化為目標,依托聯席會議機制,各級相關部門加強協同配合,緊盯社會關注度高、信訪投訴多、風險問題集中的環保監測、校外培訓、房地產經紀等熱門行業,多層次開展精準專項檢查。2021年,市級部門開展系統內部“雙隨機、一公開”抽查146次,抽查監管對象36283戶,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抽查114次,抽查監管對象4169戶,檢查結果全部及時記入檢查對象名下依法向社會公示。
突出差異化監管,著力提升“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精準度
全方位打造數字市場一體化監管平臺。市場監管部門聚焦實現市場監管業務數據集中展現、風險分析預警和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等目標,以協同監管平臺為依托,開發建設煙臺市數字市場一體化監管平臺。將原工商、質監、食藥監、知識產權、物價等各業務板塊進行整合,并吸收20個其他相關部門數據,建成了集數據采集、處理、交換,風險分析預警和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等為一體的數字監管平臺,初步實現了“執法一本查”“智慧一屏通”“信用一網管”“決策一圖清”。
科學設置多維分類指標。出臺《市場監管系統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辦法》,綜合日常監管經驗、“互聯網+監管”要求等因素,通過對海量監管數據的挖掘甄別、研究論證,建立了6個維度39小項指標體系。根據定量指標不同的得分區間,結合定性判定規則,將企業按風險等級由低到高劃分為A、B、C、D、E五類。同時為提高分類結果的準確性,引入機器學習算法,對指標項權重自動進行調整。全市27萬多戶企業按照信用風險等級由低到高自動劃分為ABCDE五類。
全面實施差異化監管。以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為依據,在監管上不平均用力,“不撒胡椒面”,從日常監管、“雙隨機、一公開”、行政處罰幅度、告知承諾制、行政許可便利服務、招投標、信用修復等方面分類明確了26個不同類別企業的差異化監管措施。將信用風險分類結果與“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深度融合,按信用風險高低適當提高或降低抽查比例。2020年,在市場監管系統“雙隨機、一公開”抽查中,對信用風險等級為E的企業開展全覆蓋抽查,2021年,對信用風險等級D、E類企業抽查比例提高至100%,問題發現比例提高到61%,監管效能得到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