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寰旭(1912~1942),字寅東,曾用名張銀東。山東萊陽人。抗日戰爭時期參加過著名的天福山武裝起義,曾任膠東抗日游擊隊第三支隊第一大隊教導員,蓬黃戰區指揮部副指揮、指揮,八路軍山東縱隊第五支隊一團(后改為十六團)政治委員。1942年11月21日,在馬石山反“掃蕩”中壯烈犧牲。
1932年5月,張靜源受中共山東省委派遣到萊陽組建縣委并任書記。11月,張靜源發展張寰旭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從此張寰旭在張靜源的直接領導下,成為教師中的革命骨干和黨組織的聯絡員。
1933年10月,萊陽縣委書記張靜源被暗害,隨后徐元沛、賈丕欽相繼叛變,國民黨反動當局大肆搜捕和屠殺共產黨員,萊陽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1935年,張寰旭為了躲避敵人捕殺,到濟南會計學校就讀。1936年2月,張寰旭從北京同學的來信中得知北京學生成立了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簡稱民先),便投入到濟南學生的抗日救國宣傳行列,并利用同鄉會的關系,積極參加和發展民先組織。
1937年1月,從北京傳來日軍將要全面進攻中國的消息,他毅然放棄學業,返回故鄉開展救亡斗爭。他回到萊陽后,轉移在外的黨員還沒幾個人回來,萊陽黨組織也沒有恢復。張寰旭以在本村教學為掩護,在萊陽南鄉組織民先和發展地下黨組織。先后在大泊子、龍灣泊、灣頭等村發展多人為民先隊員,并介紹張國芳、姜篤信、宮靜宜等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37年12月,張寰旭參加了中共膠東特委領導的天福山武裝起義。起義后,加入了山東人民抗日救國第三軍,被編入第一大隊,西去進行抗日宣傳。1938年2月,參加了理琪指揮的奔襲牟平縣城的戰斗。3月,張寰旭調到膠東抗日軍政學校學習。
1938年6月,膠東特委為加強膠東抗日游擊隊第三支隊的領導,派張寰旭、林月樵等政工干部來到三支隊,張寰旭任三支隊第一大隊政治教導員。參與領導了粉碎趙森堂等人叛亂的行動,清除了三支隊的隱患,鞏固了掖縣抗日民族統一戰線。9月18日,三軍整編為八路軍山東抗日游擊第五支隊后,任五支隊六十二團一營政治教導員。10月16日,張寰旭率一營參加了大青楊戰斗,這次戰斗殺死殺傷敵人200余名,懲罰了張金銘、張步云、趙保原等賣國求榮之輩,保衛了平掖抗日根據地。在這次戰斗中,張寰旭的右手被子彈擊穿。此后,張寰旭又率領一營參加了沙河鎮、蓬萊城保衛戰等戰斗。
1938年秋,五支隊主力調離蓬萊、黃縣,以艾崮山區為中心的根據地頓時空虛起來。日偽軍和投降派乘機向根據地中心區蠶食進攻。在非常嚴峻的形勢下,特委決定成立蓬(萊)黃(縣)戰區指揮部,張寰旭先任副指揮,后任指揮。他根據中共中央和山東省委的指示,帶領干部深入農村,放手發動群眾,大力發展地方武裝,不到一年時間,先后在各縣區建立了區中隊、縣大隊和指揮部直接領導的兩個警衛營,不但使連接蓬黃棲三縣的艾崮山區根據地轉危為安,而且使艾崮山區成為膠東對敵斗爭的重要支點。
1940年9月18日,膠東八路軍進行整編,原五支隊改為山東縱隊第五旅,原第三軍區改稱第五支隊,他奉命到新組建的五支隊一團(后改為十六團)任政委。同年秋,在平度良蒙山對敵作戰中,雖然張寰旭腿部負傷,但由于他指揮正確,英勇善戰,戰斗取得了完全勝利,并俘日軍兩名。根據優待俘虜的政策,對戰俘進行教育,使兩名日軍戰俘都參加了反戰同盟。
1941年3月,國民黨頑固派趙保原糾集秦毓堂、鄭維屏等部重整抗八聯軍,分三路向東海抗日根據地進犯。為粉碎頑固派的反共活動,3月15日,五旅、五支隊進行了膠東抗戰史上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的反投降戰役。張寰旭率領一團由昆崳山出發西進,迅速將洪彪指揮的抗八聯軍左路擊潰,又順勢直下牟平觀水,一舉殲滅了盤踞多年的陳昱部,接著又南下,在崖子消滅了苗占魁部,生擒苗占魁及其副司令孫海濱,又擊潰了安廷賡部、鄭維屏部、秦毓堂部,勝利地在牙山和五旅會師。張寰旭在海萊邊區,指揮了圍攻吉格莊戰斗,消滅了突圍之敵。在榆山會戰中,勝利堅守榆山陣地,打退了投降派的強攻,為榆山會戰勝利作出了突出貢獻。10月,為了縮小敵占區,擴大膠東東海根據地,五支隊發動了東海區秋季攻勢。張寰旭是這次對敵作戰的組織者和指揮者之一,他率領十六團連續攻克了張蒙、竹村、于家、回龍山、石島等敵偽據點,排除了東西交通的障礙,給敵人以沉重打擊,粉碎了敵人對抗日根據地的封鎖,解放了被敵人占領的廣大地區,擴大了東海抗日根據地。
1942年,日偽軍進行大規模“掃蕩”,投降派趙保原緊密配合。八路軍進行反“掃蕩”的同時,對投降派進行不間斷打擊。1月23日,張寰旭率部隊奔襲30里,向行村之敵采用軍事和政治攻勢,斃傷俘敵320余人,繳長短槍200余支,毀碉堡十余座。3月25日,在青山戰斗中又斃敵100余人,給日偽軍沉重打擊。5月15日,張寰旭率十六團在趙保原心臟地區一舉攻克了大夼及周圍據點10余處,殲敵1000余人,繳獲敵兵工廠、被服廠、印刷廠的大批物資和數萬擔糧食。8月13日,他又組織指揮了海陽留格莊戰斗,殲敵800余人,給了盤踞在海陽的投降派秦毓堂部以殲滅性的打擊。接著揮師東進,與其它部隊一起攻克了騰甲莊,消滅丁餑亭部,殲敵兩千余人,繳獲槍1000余支,使海陽大部地區得到解放。
1942年10月,日軍華北軍總司令岡村寧次親自部署,糾集日偽軍兩萬余人,在膠東發動了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的冬季大“掃蕩”。11月24日,張寰旭在馬石山南部組織部隊掩護群眾突圍。他與團長周光等分頭率領部隊掩護群眾突圍,不顧部隊傷亡嚴重,一次又一次把群眾從敵人包圍圈內帶出來,他身上已多處受傷,仍然率領指揮部隊掩護群眾突圍,當他由于傷勢嚴重,流血過多,再也站不起來時,通訊員要背他突圍,他一把推開,命令通訊員:“帶上文件包,快……”話沒有說完,就停止了呼吸。張寰旭犧牲,令許世友司令員痛心不已,大發雷霆。幾天后,許世友親自主持為張寰旭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膠東軍區副司令員王彬、政委林浩、政治部主任彭嘉慶、參謀長賈若瑜、他的妻子宮靜宜和十六團連以上干部以及在那次戰斗中幸存下來的戰士等參加了追悼會。許世友在悼詞中高度評價了張寰旭的豐功偉績和高尚的作風品德,贊揚他是黨的好干部,是人民的好兒子,是戰士們的好父母。(資料提供:中共煙臺市委黨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