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顏(1905~1928),原名李樹信。山東省萊陽縣東雙山村(今屬萊西市)人。1924年底,李伯顏高小畢業,為了繼續深造和尋求革命真理,他決定去上海求學,于1925年初春考入暨南大學,攻讀政治經濟學。在暨南大學期間,李伯顏一面認真學習專業知識,一面利用課余時間閱讀了《共產黨宣言》《向導》周刊和其他進步書籍,還接受了鄧中夏、翟秋白、蔡和森等著名共產黨人的影響和教誨,開闊了政治視野,提高了革命覺悟,逐漸成長為為人民大眾謀利益的革命者。
是年,上海爆發了五卅運動。他響應黨的號召,走出校門,積極參加上海工人、學生、商人在租界聯合舉行的聲勢浩大的示威游行。他領導學生高呼口號,揭露日、英帝國主義的侵華罪行和軍閥政府的賣國行徑,并在碼頭、工廠、街巷張貼標語,散發傳單,為五卅慘案中死難者吶喊抗爭。在這次運動中,他受到了現實的教育和鍛煉,認識上也有了新的飛躍。
1926年春,李伯顏加入中國共產黨。從此他更加自覺地從事黨的工作。晚上和假日深入工人宿舍,宣傳革命道理,傳播馬克思主義思想,受到了工人愛戴和擁護。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對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進行血腥鎮壓,黨的各級組織遭受嚴重破壞,全國革命形勢轉入低潮,黨組織的活動被迫轉入地下。中共中央八七會議后,中央臨時政治局派出大批干部到各地傳達八七會議決議,恢復整頓黨的組織。李伯顏于11月受黨組織的派遣回山東開展黨的工作。12月13日到達濟南,他找到同鄉孫耀臣(濟南軍官學校學員,共產黨員)與中共山東省委接上關系。李伯顏、孫耀臣接受省委關于返回萊陽創建黨組織,開展農民運動,組織農民武裝暴動的指示后,于12月18日回到家鄉前保駕山村。回村后即進行黨組織的創建工作。他們先組織起部分貧苦農民,對其進行革命啟蒙教育,成立和發展農民協會組織,然后在農協會員中物色發展對象,進行黨的教育。不久,即以“鋼膽、熱心、沉著、慧敏”為條件,發展孫文合、孫凱山等6人為共產黨員。12月26日,在李伯顏、孫耀臣主持下,成立了中共前保駕山村支部委員會。小學教員孫文合任書記,孫凱山任組織委員,林世卿任宣傳委員。
黨支部成立后,為落實省委關于擴大黨的隊伍,組建縣委的指示,李伯顏前往萊陽東部的農村開展工作。1928年1月在萬第鎮水口村,與共產黨員宋海秋等人接上關系,經調查了解東部的黨員分布情況后,他不怕天寒地凍,冒著風雪,奔走于萬第周圍各村,與地下黨員取得聯系。2月,省委發出《關于征求黨員的通告》,要求全省6個月內必須發展610名黨員。按《通告》要求,李伯顏加快工作步伐,發動黨員以走親訪友名義,到各村物色對象,加緊教育培養,發展黨員。2月末,派宋海秋到黨員數量多、斗志旺的石龍溝村,成立了黨支部,宋式純任支部書記。黨支部成立后,黨員很快發展到20余名,建立了3個黨小組。3月上旬,淳于、田家灌、王宋等村先后建立了黨小組。這時,萊陽東部已發展黨員100余人。經過幾天的醞釀籌備,于3月中旬,在水口村召開各村黨組織負責人會議,成立了中共萊陽縣委,李伯顏任書記兼組織委員,孫耀臣任宣傳委員。這是膠東第一個縣委。
縣委成立后,李伯顏始終把擴大黨組織、建立農民武裝、發動武裝暴動、創建蘇維埃根據地作為中心任務,不斷把革命運動引向深入。
首先著力發展黨組織。縣委把水口村作為黨的活動中心,在藍家莊、薛格莊、寨莊頭、淳于村建立了4個地下聯絡點。使黨組織很快發展到萊陽、海陽邊區。為把黨組織擴展到敵人內部,3月下旬,李伯顏與孫耀臣決定,派孫耀臣以軍官學校學員身份打入地方軍閥施中誠內部。由于孫耀臣的文韜武略超出施中誠的預料,入伍后很快取得施的信任,不久即被委任為參謀長。從此,孫耀臣以參謀長身份,以視察工作為名,廣泛接觸士兵,秘密發展黨員。同時,李伯顏還派黨員宋云程在縣公署保衛團內發展分隊長宋仁甲為黨員,并由宋仁甲在縣公署內部發展黨員,建立黨組織。到5月初,全縣已發展黨員300余名。
從1928年2月開始,李伯顏一邊發展黨組織,擴大黨的隊伍,一邊以貧雇農為主體,繼續壯大農民協會隊伍。到4月,在田家灌、五處渡、迎格莊周圍村,發展農協會員300余人。下旬,他派黨員于振海、于典軍到海陽西部,協同海陽黨員,在30多個村建立起農民協會組織。到5月建立農民協會的村遍及全縣,西至水溝頭、義譚店、姜山,南至大夼、姜疃,北至南務、山前店,東至海陽西部,農協會員達2000余人。
1928年初,山東督軍張宗昌濫發軍用票,引起物價飛漲,民不聊生,農民反抗情緒日益高漲。李伯顏抓住時機,召開縣委擴大會議,決定成立膠東抗糧軍,發展農民武裝。指示各村黨組織和農民協會,千方百計籌集槍支、大刀,發展武裝。李伯顏親自組織人員編印傳單,揭露張宗昌及其萊陽爪牙橫征暴斂、魚肉人民的罪行,號召農民加入武裝組織。并在小院村召開黨組織負責人會議,進行組織發動。這次會議主要是統一思想,解決如何籌集武器,發展武裝問題。會后各村黨支部和農民協會積極行動,到5月初,抗糧軍隊伍擴大到700余人,有長短槍30余支。
經過一段時間的組織發動,黨組織和農民協會組織不斷發展,抗糧軍隊伍逐步壯大。但農民武裝力量與當地軍閥勢力相比,仍處于劣勢。李伯顏決定聯合農民武裝田益三、徐子山等部采取聯合行動,武裝攻取萊陽城。經過兩個多月的艱苦工作,黨組織和農民協會隊伍迅速擴大,抗糧軍武裝力量初具規模,武裝暴動的條件日漸成熟。5月26日夜,縣委在小院村西小河口夾河套,召開全縣黨組織和農民協會負責人會議。會上,李伯顏進行動員后,部署了攻城劫獄,建立蘇維埃政權的實施方案。就在大家熱烈擁護攻城方案的時候,小院村黨支部負責人趙百原突然提出反對意見,他以攻城時機不成熟為由,起哄發難,使一些不明真相的人也疑惑不定,直到凌晨3點,反對派仍糾纏不休,攪得會議無法進行。李伯顏只好宣布休會,決定日后再議。
會后,趙百原謊稱本村黨員干部留下開會,誘騙李伯顏參加會議。年輕的李伯顏身處險境而不知,對趙百原缺乏警惕和防范。當他正在思考會上爭論的原因時,突被趙百原、趙洪恩、趙洪明、趙永思等人用腰帶勒死,密埋于河套里。李伯顏被害時年僅23歲。
在不知李伯顏被害的情況下,膠東抗糧軍副總指揮田益三,按照李伯顏制定的攻城計劃,于1928年6月11日,率部舉行了武裝暴動,占領萊陽城東門城樓,打開萊陽監獄,放出270名革命群眾。國民政府萊陽縣長王寶仁棄城逃跑。這次暴動在膠東開創了以革命武裝反抗反革命武裝之先河。(資料提供:中共煙臺市委黨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