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光儀(1900-1939),山東濰坊人。1925年秋,加入中國共產黨。入黨后,他利用在樂道院機電房工作這個特殊條件,不顧個人安危,為黨的活動提供方便。
自1925年秋至1928年底,樂道院機電房基本成了周圍幾個縣區黨組織的活動中心。后因濰南形勢惡化,1929年初,牟光儀轉移到青島滋美冷藏公司,以工人身份從事黨的地下活動。由于他多次組織發動工人罷工,很快引起了青島反動當局的注意。1931年春節后的一天,趁他只身檢修管道之際,資本家突開總閘,強烈的阿摩尼亞氣大量噴出,牟光儀頓時昏倒在地。雖經搶救幸免于難,但從此雙目失明。
后來,牟光儀回到家鄉,在中共濰縣組織的領導下,以頑強的毅力,戰勝雙目失明帶來的重重困難,數年如一日,堅持開展農村斗爭,為后來黨組建抗日武裝力量創造了條件。1938年1月,他代表濰縣、昌邑、安丘黨組織與國民黨地方實力派厲文禮等進行談判,達成了“互不侵犯,共同抗日”的協議。1938年9月,中共濰縣工作委員會在牟光儀家成立,他當選為組織部長。1939年3月,他發動人民群眾多次襲擊濰城、坊子日偽崗哨,并組織成立了抗日游擊隊,轉戰濰南、濰北。5月,他到中共膠東區委匯報工作,區委書記王文和五支隊司令員高錦純指示他帶領特務連50名指戰員,返回昌邑、濰縣一帶執行擴軍任務。他巧妙地利用國民黨十五旅旅長張景月與其部屬王炳臣團長的矛盾,“三請”王炳臣,使王帶領100余人參加了抗日隊伍。同時,他曉以民族大義,啟發原西北軍營長徐子安的愛國熱忱,又為黨爭取了70余人的力量。8月,他帶王、徐兩人及擴軍的數百名官兵返回膠東。9月,調任膠東區黨委職工部長。12月,日軍對膠東進行大“掃蕩”。11日,他在司令部開完重要會議,星夜趕回掖縣河南村布置轉移工作。次日黎明,被日軍包圍,在血戰中壯烈犧牲。(資料提供:中共煙臺市委黨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