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其鵬(1928~1951),山東萊陽人。16歲參加民兵,后來擔任青救會長。1945年2月,他率領民兵隨萊東獨立營一起參加了萬第戰役,配合主力部隊一舉攻克偽軍趙保原萬第據點。1945年秋,參加萊東子弟兵團。1946年春天,傳來了蔣介石反動派發動內戰的消息。膠東區黨委動員廣大農民參軍支前,作好戰斗準備。王其鵬帶頭報名參軍,表示: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我王其鵬;不打垮反動派,人民不會得安寧。在告別親人臨上前線時,面對父老鄉親立下了“跟著共產黨革命到底”的奮斗誓言。
1948年3月,華東野戰軍東線兵團發起了膠濟路西線攻勢戰。王其鵬隨部隊——華野九縱二十五師七十三團參加了周張戰役,在周村戰斗中,王其鵬率部孤軍奮戰,打退了敵人無數次反撲,將紅旗牢牢插在敵人堡壘中心。他們頑強地血戰達4小時之久,一直堅持到下午,接應大部隊打入城內,奪取戰斗勝利。戰后,九連被總部命名為“常勝連”,王其鵬被授予“特等功臣”,從此“常勝連連長”聞名解放戰場。
4月,王其鵬率“常勝連”參加濰縣戰役,借云梯登上了城頭,與兄弟部隊在城墻上協同作戰,為后續大部隊鞏固住突破口。隨后,王其鵬率部沖入城內,與敵展開巷戰,他占據有利地形,一人迫敵40余人繳械投降。“常勝連”接連掃除5個敵固守點,靠近了濰城東端的殘敵孤堡三官閣。七十三團一鼓作氣實施攻擊。在側面爆破火力掩護下,王其鵬與戰友們開展政治攻勢,經過武力與瓦解相結合,至正午守敵動搖,先后扔出武器,濰城全部解放。
在9月的濟南戰役中,王其鵬冒著槍林彈雨,頑強地與兩名戰士首先攀上城頭,迅速展開火力,一排手榴彈擊退敵一個排的反撲,乘機拖下繩索,全體勇士魚貫登上城頭,鞏固住突破口。此時城外仍未運上軟梯,為了不失戰機,他高喊“同志們,跳下城去!”隨著喊聲,他縱身自14米高的城頭飛落地面,就地一滾,躍入敵人陣地,猛地一腳將敵人射手踢翻,奪過機槍向周圍猛掃,迫使守敵投降。后面跳下的戰友也跟了上來,正在大家匯合一處向縱深發展時,由于連續戰斗,彈藥已經打光,王其鵬就地揀起一把大菜刀,他揮舞著雪亮的大菜刀對敵發起政治攻勢,大講眼前戰局,宣講解放軍政策。恰巧前面守敵有一人是在外圍戰斗中放回的俘虜,他一聽又是王其鵬的聲音,毅然帶領全排守敵投誠起義。突擊隊借著義師的彈藥武器,在起義部隊的引導下,直指敵人某師部,再次搗毀敵一指揮機關。為此,王其鵬榮獲“一把菜刀英雄”榮譽稱號。戰斗中,王其鵬身上多處負傷,頭上、臂上全包扎著繃帶,但他一直勇往直前,帶領戰友殺開一條血路,為后續部隊攻城掃除障礙。濟南解放后,九縱七十三團被授予“濟南第一團”光榮稱號。王其鵬被記特等功,并被授予“濟南英雄”光榮稱號。其英雄事跡在軍內傳為佳話。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王其鵬隨中國人民志愿軍首批赴朝參戰,此時他已晉升為團偵察參謀。在朝鮮歷次戰斗中,由于他認真準確地查清敵情,為團首長制定作戰方案及時提供了可靠的依據,多次奪得戰斗勝利。1951年9月初,在朝鮮金化郡“六八二”高地與敵人展開爭奪戰,戰斗異常艱難。王其鵬要求到前沿去進行實地偵察,摸清敵人的火力分布。首長為了保存骨干,對其要求未予批準。后來他再三請求“只到上面看看”,結果他躍出工事后,適遇敵人實行炮擊,他冒險偵察,不幸被彈片擊中頭部,當場壯烈犧牲。(資料提供:中共煙臺市委黨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