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在線12月27日訊(記者 王向榮)提前完成3項市級重點民生事項,辦好59件醫保惠民實事,在近日舉行的全市民生領域改革重點部門民主評議會議上,煙臺市醫療保障局亮出七項改革成績,件件事關百姓“醫”靠。
抓待遇改革,促保障升級。改革調整待遇政策18項。降低多次住院醫保起付線。大幅度提高居民一、二級醫院和職工二、三級醫院住院報銷比例。大病保險特殊藥品補償比例提高20%,最高補償額提高20萬元。建立職工大病保險制度,最高補償比例80%,年最高支付60萬元。被確定為全國“兩病”門診用藥保障專項行動示范城市,居民“兩病”用藥報銷比例提高10%,同步提高年最高支付限額。取消居民醫保普通門診起付線,提高最高支付限額。將肺結核等6種疾病納入門診慢病,降低居民醫保門診慢病起付線。將33種國家談判藥品納入門診用藥保障,降低123類幾千種藥品患者首先自付比例,建立涵蓋104種談判藥品醫院和藥店“雙通道”保障機制。將治療性推拿等中醫技術、729種中藥顆粒納入醫保支付。推出煙臺市民健康保,目前參保68萬人。
抓DRG付費方式改革,促診療規范。在8家醫院實施正式付費,27家醫院啟動模擬付費,同時將17家醫院納入觀察范圍。在全省DRG付費試點城市評估中位列第一,改革做法被國家醫保局推廣。改革以來,醫療機構次均住院費用同比下降8.4%,最大降幅達5173元;次均住院藥品費用、耗材費用同比下降21.4%、8.1%;平均住院日同比下降0.29天。診療行為進一步規范,群眾就醫負擔明顯減輕。
抓藥品耗材集采改革,促醫療減負。落地實施國家、省3批次145種集采藥品,平均降幅分別達52%、56%和67.3%。全面執行國家、省6類集采高值醫用耗材,平均降幅分別達93%和66%,年節約資金2.99元。落實好我市5批次集采成果,年節約醫療費用5.2億元。
抓基金監管方式改革,促監督賦能。綜合運用智能監管、信用監管、第三方參與監管等方式,查處違法違規違約醫藥機構1555家,其中解除服務協議126家,暫停協議185家,追回醫保基金4700萬元,群眾“救命錢”得到更好守護。醫保基金監管綜合考核位列全省第一,“依法加強醫保基金監管”入選首屆煙臺“十大法治為民實事”。
抓醫保個人賬戶改革,促基金增值。在全省首個實現醫保個人賬戶由分散個人管理變成集中統一管理,醫保基金新增個人賬戶基金49.12億元,年增加利息收入1億元,實現了基金保值增值,個人賬戶改革經驗被省醫保局主要負責同志批示肯定全省推廣。在此基礎上,全省首家推出“網上下單、醫保支付、快遞到家”服務,全市1171家藥店支持“互聯網+購藥”,被確定為全省唯一“互聯網+”醫保購藥試點市。全國首個實現“醫保電子憑證+微信”手機混合支付,提升了醫保支付便捷度。
抓流程再造改革,促服務提質。新上線長期護理保險申辦等9項服務,“網辦”“掌辦”業務達67項,其中23項實現“秒辦”,實現醫保公共服務24小時“線上辦”。70個慢性病在全市183家醫院可“一次辦好”,辦結門診慢病6萬人(次),占辦理總量的80%。建設基層醫保服務站261個,在銀行網點布局“醫保驛站”151個,下沉通辦業務14項,覆蓋全市、兼顧城鄉的醫保服務網絡基本建成。
抓異地就醫改革,促結算方便。自2022年1月1日起,省內跨市臨時外出就醫人員取消備案手續,就醫費用直接聯網結算。異地長期居住人員一次備案長期有效。降低臨時外出就醫首先自付比例,取消異地就醫定點醫療機構數量限制。推進跨省就醫聯網結算,省外參保人可在我市290家醫院聯網報銷住院費用、在我市831家醫藥機構使用醫保個人賬戶結算;推進省內醫保卡“一卡通行”,省內參保人可在5221家定點醫藥機構使用醫保個人賬戶就醫購藥,省內門診慢病患者可在228家醫療機構聯網報銷門診費用。
評議會現場,市醫保局副局長高騰波還就“一卡通行”省內和跨省覆蓋情況,及門診慢病服務優化升級情況,回答記者提問。“煙臺開通了5221家醫保個人賬戶省內異地刷卡定點醫藥機構,省內參保職工在煙臺所有定點醫藥機構均可以刷社保卡就醫購藥;省內門診慢病異地聯網結算醫療機構總數達到228家。”“凡是原參保地支持跨省醫保卡結算的外省參保人,都可以在我市252家定點醫院和579家定點零售藥店使用醫保卡個人賬戶結算。””參保人員可在全市183家具備申報審核條件的醫院直接辦結70種門診慢病,已累計直接辦理門診慢性病6.3萬余人,占申辦總人數的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