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在線12月31日訊(記者 王向榮)半小時,一家企業完成注冊,半天,完成全流程開辦;免費刻制印章,免費發放稅務Ukey,實現“零成本”。這一年,煙臺市行政審批服務局按照市委構建“1+233”體系工作要求,落實各項便民惠企舉措,政務服務能力融合提升取得明顯成效,使廣大企業群眾從改革中獲便利、得實惠。
企業入市快捷、退市也便捷
在近日舉行的全市民生領域改革重點部門民主評議會議上,市政務服務中心主任王評介紹道:“今年我市簡易注銷改革全面深化,實施簡易注銷‘全程網辦’,形成市場主體從準入到退出全生命周期便捷登記服務,打造優勝劣汰、公平競爭市場機制,進一步優化我市營商環境。”
今年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優化企業登記服務,優新做法,通過開進口、疏出口、降成本,讓企業入市快捷、退市便捷。
開進口。通過一窗受理、一網通辦,注冊時間壓縮至0.5個小時,全流程(執照、刻章、社保醫保、公積金、稅務)開辦時間壓縮至0.5日,實現全國最優。
疏出口。推進簡易注銷改革,注銷公告時間由45天壓縮為20天,申請材料由4份壓減至2份,有效提升企業注銷便利度,開展簡易注銷服務7000余次。
降成本。為新開辦企業免費刻制印章,免費發放稅務Ukey,企業開辦實現“零成本”,每年節省企業費用5000余萬元。
改革出成效,這一年,實現了境外業務“跨國辦”、政銀合作“網格辦”、流動窗口“延伸辦”、信用審批“容缺辦”。2021年,全市企業數量同比增長10.5%。
項目早開工、早落地
優化建設工程審批服務,通過精簡事項、優化流程、簡易豁免、線上應用,政府投資項目由最初的200多個工作日壓縮到60個工作日,社會投資項目由最初的120多個工作日壓縮至45個工作日。
通過精簡事項,規范審批事項50個,壓減合并事項10項,保留主線事項18項、并聯事項22項。在事項辦理中,實行“一窗受理、一表申報、一圖聯審、一次驗收”極簡服務模式,解決了流程不暢問題。建立實施五類工程“工程規劃許可豁免清單”,實施四類項目告知承諾制,建立實施三類項目“規劃設計方案豁免清單”。成功啟用電子工程規劃許可證、用地規劃許可證,并實現了手機端實時查詢應用。
群眾辦事少跑腿、更舒心
優化便民服務,是市行政審批服務局今年改革的一大重點。通過拓展“一窗受理”多模服務,健全完善特殊業務服務機制。
設立“跨域通辦”專窗,打通了74項跨省通辦和107項全省通辦事項的辦理路徑,明確事項的業務標準、辦理模式等。設立“特殊人士”專窗,針對老年人、軍人等特殊群體,由專服員進行全程幫辦協辦,同時配齊無障礙電梯、輪椅、老花鏡等設備設施。設立“業務轉辦”專窗,納入運動員技術等級認定、法律援助實施等30項省級政務服務低頻事項,實行統一收件、轉辦、反饋。
這一年,實現了咨詢導服“無縫覆蓋”、遠程事項“異地辦理”、特殊群體“專員幫辦”,“一窗受理”比例達100%。年均開展各類服務100萬次,群眾滿意率99.99%,創歷史新高。
王評在回答記者關于政務服務“秒批秒辦”的含義時表示,這項服務是以與企業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公安、人社、醫保、稅務等高頻領域為重點,通過政務服務網、政務服務自助終端機、微信公眾號等多種途徑,實現“無人工干預智能審批”服務,即全程自動查看、自動審查、審批過程“零跑腿”。
“在市級政務中心建設的‘不打烊自助區’,通過自助設備24小時不打烊對外服務,方便群眾和企業在下班后或節假日辦理業務,無需排隊遞交申請,自動化秒批秒辦,為群眾提供了更貼近實際的便利!
公共資源智慧交易更優化
政府采購交易建成“網上商城”,實現在線支付、議價優惠、圍標串標分析預警等功能。工程建設交易建設BIM電子招投標系統、實現了“云開標”直播、智慧評審、在線合同簽訂等七項功能,近期,完成全省首個三地遠程異地聯審評標,首次實現與大連市的跨省遠程異地評標。
硬件更完備、軟件更智能,我市公共資源交易服務提效率、降成本方面實現大幅提升。
企業踏勘更快、評審更簡
“預勘預評”“容缺勘評”“三方協作”“審管聯動”,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在行政審批勘評服務方面實施四大改革,讓企業踏勘更快、評審更簡。
目前,現場踏勘、專家評審一次性通過率由55%提升至84%,建設類項目勘評時限平均由75日壓縮至45日,社會事務和民生保障類項目勘評時限平均由30日壓縮至7日。為企業節省專家評審費、技術論證費200余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