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膠東在線1月24日訊(記者 賈楚航 見習記者 譚祺艦 攝影 李剛)自貿試驗區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試驗田”,也是擴大對外開放的“橋頭堡”。記者從煙臺市政府新聞辦24日舉行的“新征程·新發展·新煙臺”主題系列第三場新聞發布會——全市對外開放工作亮點成效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21年,煙臺海關立足海關職能,緊扣產業特點,推出一系列改革創新舉措,助力自貿區煙臺片區發展全面起勢。
引領全國創新,提升片區首位度
堅持需求導向、改革引領,開展高質量制度創新,3項創新舉措全國領先。
率先實施進口測試用車輛監管新模式。幫助現代汽車、玲瓏輪胎,解決了測試用車輛進口數量及境內存放政策限制,助推我市汽車行業全產業鏈發展。
首創葡萄酒保稅灌裝新模式。每年可為企業節省稅費數百萬元,引導產業集聚,助力煙臺打造中國葡萄酒城。
率先開展知識產權預確認。將進出口貨物知識產權確認工作放在貨物報關之前,提前理清知識產權關系,減少糾紛,盡最大限度壓縮企業通關時間,該創新舉措已獲海關總署備案推廣。

優化政策供給,提高服務精準性
助力海工裝備制造業發展。創新推出“外輪維修+加工貿易”監管方案,推動中集來福士順利承接2.8億美元維修大單,助力我市海工裝備制造業做大做強。
指導建設綜合性指定監管場地。促成涵蓋進境肉類、冰鮮水產品、食用水生動物3項功能的綜合性指定監管場地落地煙臺綜合保稅區,有效填補業務空白,進一步拓展口岸功能和貿易種類。
推動降費增效走向深入。聯合地方政府在自貿區首創“區關聯動、擔保增信、基金分險”的關稅保函擔保通關新模式,實現“一張保函、零成本通關”,有效減輕企業資金壓力,每年可盤活企業資金16億元。
促進外貿新業態快速發展。推動游戲機產品成功列入全球維修正面清單,支持富士康擴大業務范圍、延長產業鏈條,打造全球游戲機生產、維修服務雙中心,全年完成保稅維修超億元,居全省首位。
深化監管改革,促進貿易便利化
承接全國首批原產地虛擬審簽中心試點,構建原產地證書“人工集中分類審核+系統智能自動審單”的新模式,大幅提高了原產地簽證質量和效率。
實施公式定價貨物“三結合”通關改革,通過企業信用管理、匯總征稅模式、后續監管等“三個結合”,將以報關單為單元的審核模式,向以“企業+合同”為單元的管理模式轉變,不斷簡化作業流程,壓縮貨物通關時間。
支持富士康、龍大等企業開展“企業集團加工貿易監管模式”試點,對集團型企業提供“5允許1減免”的一攬子優惠政策,企業生產經營效率大幅提升。
開展集中驗估模式試點,承接煙威片區7個海關19個業務現場的放行后驗估作業,驗估作業效率平均提升2-5個工作日,企業通關更加高效,該項改革成果已被我省評選為“十佳實踐案例”,并被推薦參評全國海關“我為群眾辦實事百佳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