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在線2月19日訊(記者 吳雨昕)2月18日,中國共產黨煙臺市第十四次代表大會隆重召開。海陽市委書記劉海彬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我感到這次會議開得特別務實,也特別令人振奮。能量化的都量化,能具體的都具體了。”報告里的一句話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實干、苦干、拼命干’,這就是當前發展最急需的東西。”他如是說。

回顧過去五年的發展,海陽市在煙臺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保持了穩中有進、穩中提質的發展態勢,各項主要經濟指標持續向好,經濟發展質效持續攀升。特別是圍繞主導產業鏈的培育方面,取得了一批豐碩成果。清潔能源產業多點開花,海陽建成全國首個“零碳”供暖城市。截至2021年,清潔能源產值突破100億元,裝機容量達到400多萬千瓦;航空航天產業從無到有、集聚成勢,海陽成為全國首個星箭總裝、測試、發射一體化的城市,為開啟新征程、實現新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劉海彬表示,海陽市未來的發展方向、發展目標、工作著力點都已經非常明確,將深入貫徹煙臺“1+233”工作體系,按照“五個更高”的要求,奮力開創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如何具體落實這一發展路線?劉海彬提出,首先是要堅持工業立市戰略,培強壯大清潔能源、航空航天等主導產業。最近,海陽市正加緊制定建設“工業立市”的意見,從要素支撐、政策支持、服務環境等方面為工業發展提供“一攬子政策”。
其次,就是突出項目建設的引領作用。2022年,海陽市計劃實施129個省市縣重點項目,年內完成投資240億元以上,其中清潔能源投資將達到100億元以上。同時,以“國家級先進能源示范區”建設為契機,再集聚一大批核電上下游產業項目落地。
在戰略要素支撐方面,一方面,堅持鐵路、公路、港口三管齊下。全力促進萊榮高鐵2023年10月建成通車,加快融入半島城市群、全國高鐵網;上半年全面啟動國道228征遷工作,建設一條連通青威、貫穿海陽東西的交通大動脈;由政府主導,加快重啟海陽港東港區建設,為臨港經濟發展、港產城融合發展提供支撐保障。另一方面,加快打造城市更新、營商環境雙輪并驅,推進道路、醫院、學校等配套建設,建設一個本地人自豪、外地人向往的宜居宜業城市。
劉海彬提出,要實現未來的宏偉藍圖,重中之重是加強黨的建設。
首先是作風建設。他指出,部分干部仍存在作風漂浮的問題。將以開展“一放心、兩滿意”主題活動為契機,全面優化干部隊伍作風;繼續加強正向激勵。綜合運用提拔重用、表彰獎勵等方式,鼓勵干部擔當作為、苦干實干;懲戒不良風氣,堅持“一案雙查”“三個區分開來”,用好“四種形態”等措施,促進全面從嚴治黨走向嚴緊硬。
“海陽市產業結構優、發展潛力大,RCEP落地、國家雙碳戰略、航天強國、膠東經濟圈一體化戰略等,給海陽發展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接下來,我們將以煙臺市第十四次黨代會精神凝聚共識、統一思想,引領大家把精力都用在加快發展上,咬定目標不放松、矢志奮斗不懈怠、守牢底線不松勁,為煙臺走在全省全國前列多作貢獻。”劉海彬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