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在第七個中國航天日即將到來之際,煙臺海陽市在東方航天港衛星數據應用產業園舉辦空天信息產業及海上衛星發射與回收研討會,當日,李德仁院士工作站揭牌儀式同步舉行,李德仁院士工作站正式落戶海陽東方航天港。

出席活動的有: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仁,中國工程院院士何友,省工信廳副廳長靖士寬,煙臺市委常委、組織部長、統戰部長高建廣,煙臺市政協副主席高君勃,魯東大學黨委書記徐東升,海陽市領導劉海彬、姜丹、楊濤、高中前、馬鶴等,來自航天一院、陸軍研究院、中船集團、星網集團、中國電建集團,九天行歌、華宇航天、陸海空間,和君資本、省空間科學學會,武漢大學、海軍航空大學、海上航天裝備技術創新中心等領導和嘉賓出席了活動。

中國工程院院士何友在致辭中表示,當前,商業航天產業蓬勃發展,煙臺市和海陽市在國內率先布局,加速建設東方航天港,已在市場和技術上在國內搶占了先機。接下來將設計發射母港、海上固定點位、海上機動點位相結合的發射方案,逐步形成固液兼容、應急發射、一箭多星、一次多發的發射能力,將東方航天港進一步打造為全國首個具備多型運載火箭常態化高頻次海上發射能力的發射母港,并圍繞一體化指控、遙測等核心環節開始組織申報省市工程研究中心、技術創新中心和重點實驗室,籌備成立中國宇航學會海上航天專委會,為煙臺市、海陽市的海上航天事業奠定更好、更強的人才和平臺基礎。

山東省工信廳副廳長靖士寬在致辭中表示,李德仁院士工作站的落戶,不僅能夠為煙臺提供發展衛星數據應用技術、轉化科技研究成果的創新平臺,也有利于圍繞海上發射、空天信息服務等領域打造航天全產業鏈生態圈,實現服務國家航天戰略與發展本地航天產業的有機融合。省工信廳將堅定支持海上常態化發射和東方航天港建設,持續推進海上發射保障、行業政策制定、項目要素協調等工作,大力推動全省航天產業實現集聚發展。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仁介紹了新基建中航天應用的商業化道路及“東方慧眼”星座情況,他表示,航天衛星系統直接關系到國家安全、經濟建設和大眾民生,衛星系統不僅是經濟建設、國防建設的重要基礎設施,還具有極高的商業價值,是新基建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大眾服務為目標,在新基建中發展我國商業航天衛星產業,啟動“東方慧眼”智能衛星系統,是實現衛星應用從“大事業”到“大產業”邁進、壯大衛星應用產業的必由之路。未來,將自主創新、引領發展,抓緊建設空天信息實時智能服務系統(PNTRC),從對地觀測衛星發展到對地觀測腦,實現原始創新,推進我國從航天大國走向航天強國。

煙臺市委常委、組織部長、統戰部長高建廣在致辭中表示,煙臺市委、市政府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始終把人才工作擺在突出位置,大力實施“人才興市”戰略,致力打造政策更優惠、機制更完善、環境更友好的人才發展格局。下一步,煙臺將以李德仁院士工作站成立為契機,堅決貫徹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和省委關于“加強人才引育創新”的部署要求,全面深化人才政策保障,全面深化產才融合保障,全面深化人才服務保障,進一步提升人才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度和產才融合發展的成效。

會上,煙臺市委常委、組織部長、統戰部長高建廣與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仁共同為院士工作站揭牌。

海陽市委副書記、市長姜丹主持活動。
與會嘉賓還一同參觀了衛星數據應用產業園展示中心。下午,出席活動的有關領導嘉賓在衛星數據應用產業園會議室圍繞“東方慧眼”星座建設及海上衛星發射與回收等課題進行了研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