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膠東在線5月12日訊(記者 王向榮 通訊員 劉麗)護士有個好聽的名字,提燈女神,護士有副能拼的身軀,急危時刻逆行向前。龍口市人民醫院護理部主任劉春華,就是這樣一位護士,從事護理一線工作19年,在急危重癥科室工作18年,救治數以千計急危重患者。從業27年,她致力于探索提升護理服務能力及質量。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帶領全院護理團隊奮勇當先,筑牢醫院安全防護屏障。
與死神賽跑,展現過硬本領
扎根護理一線19年,劉春華的工作始終與“急” “危” “重”緊密相連。急診工作期間,她規范了心肺復蘇、簡易呼吸器使用、電除顫三項急救護理技能,自學掌握了氣管插管等急救技術,完善了急危重癥患者的搶救程序,使急救水平從單一化向多元化發展。2002年冬天,龍口市東江鎮一所中學深夜發生學生集體煤氣中毒。劉春華不顧自己懷著孕、雪天路滑,立即趕到醫院組織救治。因處置得當、搶救及時,患者全部脫離危險。每當經過努力患者轉危為安、起死回生,是她最自豪、驕傲的時刻,在搶救過程中,她真正體會到了護理的初心和使命。
始終面帶微笑,綻放動人風采
眾所周知,重癥醫學科大部分患者無自理能力、無陪護。作為護士長,她帶頭給病人喂飯、用藥、擦洗、接大小便。在她的帶動下,科室護理人員臟活累活都搶著干。“三木平安到家了,我們全家衷心感謝貴院重癥醫學科全體醫護人員的救治,尤其是劉春華護士長……”這是一封來自安徽省安慶縣的感謝信。三木智障,從安慶老家流浪到龍口,入院時神志不清,渾身臟得看不出膚色。劉春華打來溫水反復幫他擦拭,經半個月的救治和細心護理,三木醒來,劉春華又多方聯系尋找三木家人,幫助他們一家團聚。“做好護理工作不僅要有細心、耐心,更要有愛心、責任心。”三木這樣的病人每年都有好多,她每次都投以最大的關愛,從不嫌棄。

不知疲倦,創造亮眼成就
丈夫是一名軍人,婚后他們兩地分居11年。期間,公婆、父親生病、手術,她本人兩次手術,都是自己默默承擔。工作中她在提高自身專業水平同時,帶動全體護理人員業務能力提升。2000年,25歲的劉春華任急診科護士長,她大力開展急救技能培訓,提高急救能力和救治水平。2010年,劉春華參與籌建重癥醫學科,她逐一鉆研、弄透ICU的設備設施使用并開始新一輪傳幫帶。2014年劉春華履新護理部主任,她開展護理質量改進和優質護理服務,白天現場監管,夜間分析整改,制定護理工作制度130余項、工作流程60余項、技術操作標準80余項,護理常規300余項,常態化組織實施。2016年,醫院整體搬遷,她從病區分區布局、物品放置到每個時間段工作,均制定了全面、詳盡計劃,醫院整體搬遷患者未出現任何安全問題,搬遷后全院護理工作順利開展。
越是艱險越向前,筑牢安全防護
新冠疫情爆發以來,醫護人員的工作壓力驟然增大。劉春華迅速帶領全院護理團隊克服各種困難,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中。病區管理、流行病學調查、調配人員核酸采樣、每日現場巡查解決問題,每一個環節,她都以高度的責任心和使命感落實到位。2021年8月1日,煙臺市萊山區出現疫情,劉春華立即投入調整院區通行流程、修訂告知內容、抽調人員支援煙臺開發區核酸采樣、全市核酸采樣等工作中,發現“愿檢盡檢”采樣點人群擁擠、人流交叉存在感染風險,立即建議調整并協調各部門在10小時內完成采樣點籌建使用。各項工作就緒,她已連續40小時未合眼。“愿檢盡檢”采樣點需調至醫院外,2022年4月30日,劉春華現場協調各部門12小時完成了采樣點的流程設計、改造、搬遷工作,于次日使用。
因為疫情防控工作,劉春華兩個多月沒回家看一眼多病的父母,對家人,她心懷愧疚。但危難時刻挺身而出,舍小家顧大家正是她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應有的擔當。大疫當前做表率,全力以赴沖在前,沖在抗擊疫情最前沿,方能無悔于初心和誓言。
劉春華不會說豪言壯語,但她的行動證明了白衣天使的使命和初心,這身白衣,是符號,更是號角,是責任,更是光明,提燈女神,始終與生命同行,而她們,更需要我們的呵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