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山街道選聘新一屆村級廉情監督員

馬山街道召開新一屆村級廉情監督員座談會
發生在農村基層的“微腐敗”,問題雖“小”,但最讓群眾感觸深刻,也最深惡痛絕。
如何規范農村“微權力”,從源頭上遏制農村腐敗和作風問題發生?煙臺高新區馬山街道紀委監察室緊盯“微權力”,嚴防“微腐敗”,通過陣地培廉、監督促廉、懲腐強廉等手段,讓監督觸角延伸至基層,提高農村、社區黨員干部黨性覺悟,涵養廉潔文化,培樹清風正氣,為打造“清廉煙臺”標桿城市貢獻基層力量。
陣地培廉,讓廉潔文化浸潤人心
走進位于馬山街道東譚家泊村的農村黨員廉政教育基地,只見40多平方米的空間里,會議桌、電視大屏、文化墻一應俱全,墻上張貼的“清廉文化在基層弘揚”幾個大字格外顯眼。桌面上擺放著廉潔知識口袋書、黨紀知識小卡片、廉潔筆記、廉潔文化書簽等周邊產品,設計精巧、隨取隨用,營造出濃厚的廉潔文化氛圍。
“這是高新區紀工委和馬山街道黨委針對農村黨員干部特點,精準施教,精心打造的首家農村黨員廉政教育基地,如今已成為弘揚基層廉潔文化的主陣地和前沿窗口。”高新區馬山街道紀委書記孫峰介紹,基地設置“警示教育在基層開展”“精準監督在基層拓展”“清廉文化在基層弘揚”三大板塊,通過看違紀案例、聽懺悔反思、上廉潔黨課、考廉潔知識、體驗廉潔互動等方式,教育引導農村黨員干部樹牢廉潔意識、規矩意識和底線思維,讓廉潔用權成為農村黨員干部的“必選項”。今年以來,基地已開展現場教學10批次,200多人接受教育。
一個陣地,就是一個堅實的堡壘。馬山街道紀委通過“線上+線下”互動,打造出以線上“清風廉+”小程序為代表,線下農村黨員廉政教育基地、社區黨員廉政教育基地、廉政文化示范村相結合的“陣地培廉”新模式。其中,海天社區黨員廉政教育基地占地1000余平方米,覆蓋周邊10余個小區、2萬余名黨員群眾,形成了“新風相伴廉潔同行”特色文化品牌。
監督促廉,讓“小微權力”不再任性
為推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進一步向基層延伸,讓監督的“探頭”無處不在,早在2020年,由馬山街道紀委自主開發的集監督、教育、評議等功能于一體的微信小程序——“清風廉+”就已上線運行,開辟出一條農村“微權力”線上監督的新路徑。
“通過微信掃一掃掃描小程序二維碼即可登錄,包括我要舉報、隨手拍、公開欄等六個板塊,打通了實時舉報—實時處置—實時反饋的快捷通道。”馬山街道紀委工作人員逯道柏介紹,其中,在“我要舉報”板塊,群眾將要反映的問題填寫在舉報單上,直接上傳至后臺,由馬山街道紀委限期處理并反饋;在“公開欄”板塊,馬山街道紀委將各村集體財務收支狀況進行公開,廣泛接受群眾監督,加強村級財務的透明度。目前,“清風廉+”小程序已在馬山街道21個村中全面應用。
“清風廉+”小程序的應用和推廣只是馬山街道拓寬監督渠道的一個縮影。馬山街道堅持問題導向,突出監督重點,緊盯群眾身邊腐敗和作風問題,做實做細日常監督、長期監督,探索建立了“四專協同”監督機制,即專門基地教育監督、專職人員貼身監督、專業平臺全面監督、專項打擊執紀監督。
專職人員監督方面,從黨員、村民代表、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包村干部中,每村聘請1名政治過硬、作風過硬的村級廉情監督員,對農村干部履職過程進行“貼身”監督,打通農村“微權力”監督“最后一米”。今年以來,各村監督員共參與村級重大事項監督300多次,提出意見建議60多條,有效預防了“微腐敗”的滋生。
懲腐強廉,讓黨員嚴守自律底線
一個案例勝過一堆文件,案例是最生動的反腐倡廉“教材”。
2020年1月27日,馬山街道紀委在監督檢查中發現,某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不正確履職,違反疫情防控期間禁止飲酒的規定,午間飲酒且酒后不服從工作安排,造成不良影響,并且該村摸排走訪工作不力,出現武漢地區返煙人員漏排漏報情況。馬山街道紀委立即啟動調查,對該案快查快辦快結,于1月30日出具處分決定,給予其黨內警告處分。
“這是全市因疫情防控工作不力處理的第一名農村干部,我們還進行了全區通報,對其他村和社區干部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后期街道轄區再沒出現過類似問題。”孫峰說,圍繞懲腐強廉,街道紀委提高以案為鑒的震懾力,對農村基層黨員干部典型違紀違法案件進行剖析解讀,開展同級同類警示教育,持續放大震懾效果,引導大家深刻反思根源,引以為戒、舉一反三。
眼下,廉潔教育已覆蓋到了馬山街道全體農村黨員干部,“清風廉+”小程序公開村級事項236條,受理舉報問題50余起,根據舉報線索已成案2起。近年來,共查處違紀違法村干部15名,查處農村黨員34名,分別占比12%,3.5%,高新區農村基層政治生態較以往有了很大改進,“學廉、思廉、踐廉、傳廉”的良好風氣正在加速形成。
(YMG全媒體記者 信召紅 通訊員 唐萌萌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