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批國家級數字鄉村試點城市海陽市,傳統農業的數字化改造成為智慧農業發展的主陣地。海陽正以綠水韻味蘋果示范園、發城昌水嶺千畝蘋果示范園等“數字果園”為依托,以點帶面推動智慧農業發展,讓海陽蘋果“老品牌”煥發出了“新生機”。
風光谷雨尤奇麗,蘋果花開雀舌香。最近,在海陽市方圓街道北城陽村的新時代煙臺蘋果產業園的種植基地,放眼望去鱗次櫛比的立桿支柱一望無際。
說起這個數字果園的先進性,負責人徐維華滔滔不絕如數家珍,“北城陽綠水韻味蘋果旗艦園可以說是目前我們海陽現有的數字果園‘升級版’,甚至可以說是‘豪華版’!毙炀S華介紹,“你看這些水泥立柱不管從正面看還是側面看都在一條筆直的線上,不屈不折,每一根立柱的間距位置我們全都用GPS定位,目的就是為了方便機械化操作,起壟、噴藥機在果園里作業四通八達、一馬平川。水肥一體化我們用的是壓力補償技術,滴灌均勻省水省肥……”
“而且等果園蘋果豐收后,我們會在其外包裝貼上溯源二維碼,消費者只要掃描二維碼,就能看到蘋果的生長、施肥、采摘、發貨等信息……”徐維華說,數字果園里選種的品種也是現代蘋果品種,以綠水韻、維納斯黃金、宇宙脆、雙馨等為主栽品種,并采用大苗建園、標準化管理等技術措施,實現一年栽植,兩年見效,四年后蘋果進入豐產期,每畝產量4噸,總產值可達3000萬元以上。
而在發城鎮河南村的昌水嶺千畝蘋果產業園,也是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2019年6月,山東省提出蘋果要改良、提質、增效,做優做強山東品牌,煙臺市、海陽市也相繼出臺相關扶持政策發展蘋果產業,通過蘋果產業更新升級,推進示范園區建設,推行農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等方式,拉開了發城鎮蘋果高質量發展的序幕!焙幽洗妩h支部書記范會利表示,就這樣,他抓準機會,主動向黨委申請項目。2019年10月,河南村選取了260畝荒地,開啟了“梯改坡”的大工程,推土機、挖掘機等各類工程車不間斷作業,僅用3個月時間,原本層層拾級的梯田就成了一片平地,而且還修了路、挖了蓄水池、通上了電。
“我們數字果園采取但是水肥一體化、機械一體化、生態有機化的種植模式。”范會利介紹,最重要的是,他們還接入了果園視頻監控、溫濕度監測設備、病蟲害監測設備等。這些數據會實時流入數據底座中,經過科學治理、分析建模貫穿農業生產中的耕、種、管、收,實現果園全生命周期的智能管控,生長情況一屏管控,可以輔助他們加強對果園的看護管理。
如今,發城鎮昌水嶺千畝現代化矮砧密植蘋果產業園示范區統一栽種了煙富8號和維納斯黃金兩個新品種,苗木采用帶分支的矮砧大苗,“這種矮砧大苗可以實現當年成枝、當年成花,第二年結果,第二年畝產達到800~1000斤,第三年達到3000斤以上!狈稌硎荆缕贩N較傳統種植果園早結果3年,經濟效益顯著提高,并且全園可進行全程機械化作業,省工又省力。
像綠水韻味蘋果示范園、發城昌水嶺千畝蘋果示范園一樣,海陽市還分別在留格莊鎮民生村、行村鎮周莊村、盤石店鎮東楊格莊村等地打造了10處蘋果四級示范園,3970畝現代化果園拔地而起,海陽蘋果產業已是今非昔比。結合果園現狀,海陽還通過伐老建新,建設了2700畝示范果園,進行土地整理、梯改坡、起壟栽培,實現了果園全程機械化作業;并采用雙脫毒的M9T337自根砧帶分枝的蘋果大苗建園,果園配套立架支柱、水肥一體化設施,做到了省工、省力、省時的效果;還通過物聯網、大數據、溫濕度監測等新技術,實現對果園的數字化升級改造。
此外,海陽市還同步推進以“技術創新”為統領的老齡郁閉果園改造、以“模式創新”為指導的市縣鎮村四級蘋果示范園創建、以“品種創新”為支撐的蘋果育苗基地建設三方面工作,確立了“四化三新一強”的蘋果產業發展模式,形成了海陽蘋果轉型升級的新局面。借助數字化新技術新手段,目前海陽蘋果這個“老品牌”目前煥發了“新生機”,榮獲2021年度中國蘋果產業“五十強縣”的稱號。